公募QDII額度突破440億美元 13家公募基金申請資格

(原標題:公募QDII額度突破440億美元 13家公募基金排隊申請資格

在我國擴大金融開放的背景下,境內投資者對海外優質資產的配置需求與日俱增。爲了有力支持境內居民境外投資的訴求,繼9月22日和11月4日批准QDII額度發放後,外匯管理局啓動了年內第三輪QDII額度的發放,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再進一步。

目前,具備QDII資格的基金公司已有46家,隨着此次公募基金QDII額度大幅擴容,公募基金QDII累計批准額度已達440.9億美元,位列五類機構之首。更有13家公募瞄準海外市場,正排隊申請QDII業務資格。引人注意的是,多家基金公司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在QDII額度充沛的基礎上,QDII指數基金選擇提高或恢復申購上限提高至千萬元級別,旨爲投資者提供更寬裕的配置空間、更流暢的入場選擇。

公募QDII額度排行榜出爐

華夏基金38.5億美元奪魁

目前已獲QDII投資額度的機構類型廣泛,包括銀行、基金、券商、保險、信託五大類型。從基金公司角度來看,截至11月30日,我國境內131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已有46家基金公司獲得QDII額度,佔比達35.11%。累計批准額度方面,據Wind資訊統計,目前公募基金QDII累計批准額度達440.9億美元,位列五類機構之首。

有大型公募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投資者而言,海外市場規則複雜、研究成本高,指數工具具有透明、高效、低成本的優點,能夠幫助投資者很方便地實現對指數表現的複製,不僅適合專業投資者的配置和交易需求,也是廣大普通投資者投資理財的便利選擇。”

隨着最新QDII批准額度數據的出爐,公募基金QDII額度排行榜也浮出水面。目前全市場已獲QDII總額度超過30億美元的基金公司僅有3家,分別是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和易方達基金,QDII總額度分別達到38.5億美元、36億美元和30.5億美元。QDII額度排名前十的公募基金公司還有南方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博時基金、國投瑞銀基金、廣發基金、華安基金和富國基金,累計QDII批准額度分別爲29.5億美元、27億美元、20.5億美元、20億美元、16.4億美元。超過10億美元QDII額度的基金公司共有13家,其餘33家基金公司均在10億美元以下。

年內第三輪QDII額度的發放,直接促使公募基金QDII額度大幅擴容。具體來看,此次外匯局擬向23家機構發放QDII額度42.96億美元。而《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梳理統計,此次年內第三輪QDII額度發放中,新增的公募基金QDII額度達26.9億美元,佔發放總額度的六成。

13家公募瞄準海外市場

排隊申請QDII業務資格

從新增基金公司方面來看,11月30日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中未有新增基金公司,不過在同月4日的批准QDII額度發放中,有3家基金公司首度出現,分別是創金合信基金、長城基金、中歐基金,首度獲得QDII額度分別達到1億美元。總體來看,年內共有5家公募基金公司首度獲得QDII額度,並將獲得QDII額度的公募基金數量增至46家,其餘兩家爲興業基金和萬家基金。

事實上,爲了進一步滿足境內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走出去”的需求,基金公司十分重視QDII基金的出海機會。《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還有多家基金公司瞄準海外投資市場正在積極申請QDII業務資格。據證監會官網顯示,目前共有13家公募基金正排隊待審QDII業務資格,分別爲平安大華基金、方正富邦基金、銀河基金、民生加銀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匯豐晉信基金、興全基金、信達澳銀基金、德邦基金、中金基金、寶盈基金、永贏基金和上銀基金。

產品角度方面,不少已獲QDII額度的基金公司仍在密集推出QDII基金新產品。據證監會官方顯示,目前共有天弘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QDII)、廣發全球科技混合型(QDII)等9只基金在排隊審覈。

多隻QDII指數基金

提高或恢復申購上限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易方達基金處瞭解到,在QDII額度充沛的基礎上,易方達基金一舉將旗下中概互聯ETF聯接、標普500LOF、納指100LOF等多隻QDII指數產品的申購上限提高至千萬元級別,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寬裕的配置空間、更流暢的入場選擇。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已發行QDII基金的公募基金最新公告後發現,12月份以來至少有5只QDII指數基金提高或恢復申購上限。其中有一籃子投資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京東等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基金產品,也有跟蹤美股投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基金產品。不難看出,衆多基金公司深諳投資者需求,對多隻深受投資者歡迎的QDII指數基金進行提額。

博時基金宏觀團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港股性價比好於A股,在一年維度上具備極強的配置價值,經濟增長回升有望繼續驅動港股上漲。結構上,預計週期性板塊繼續跑贏,重點關注經濟復甦疊加板塊低估值,補漲空間大的金融和原料材板塊。此外,估值不貴且基本面改善確定的消費板塊,如汽車、家電和傢俱板塊,也值得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