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對等進行兩岸貿易磋商

(圖/達志影像)

大陸商務部4月12日公告稱,將對臺灣禁止大陸進口的2445項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臺灣媒體則開始新一輪大陸有意打壓臺灣經濟的臆測,除了貿易壁壘調查,大家更關注ECFA早收清單是否會被取消,對臺灣經濟、會造成多少衝擊?我以一個在兩岸投資工作多年並曾參與推動ECFA的臺商親身經歷,還原一些事實情況,並說明我的看法。

2008年馬英九總統就任後提出承認「九二共識」、在任期間「不統、不獨、不武」的政治主張。兩岸關係也由陳水扁先生時代的「積極管理」變成充分合作,開始研擬與大陸簽署ECFA條款,積極推動通商、通航,並開放大陸民衆來臺觀光旅遊。

回憶在兩岸研擬ECFA條款時,臺商朋友們曾提出許多建議並積極協助溝通,希望促成大陸釋出最大善意,達成兩岸合作雙贏。我們來自工商各界,明白貿易協定講究平等互惠,能夠像ECFA這樣寬鬆而對臺灣全面讓利的條款不僅絕無僅有,而且若非基於當時臺海和平、互相尊重的氣氛也絕對爭取不來,因此認爲臺灣應該積極把握時機。

只可惜當ECFA要簽署時,民進黨表示強烈反對,並以各種方式杯葛,以致立法院議事停擺。當時我和全國臺企聯張漢文會長帶領的大陸各地主要臺商協會會長一行近20人專程返臺拜訪各有關部門,表達臺商對ECFA的熱烈期待與支持。3天馬不停蹄的拜會,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臺灣的民主政治就是相互踩絆、牽制,以爭取對自己最大利益,即使「愛臺灣」朗朗上口,但臺灣民衆的利益卻絕對不及政黨利益重要。接下來就看到一場所謂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某些政黨獲利、某些人藉此躋身政壇,地位穩固之後卻把臺灣民衆的利益拋在腦後。

大陸和臺灣都是WTO成員,雙方均應符合「最惠國待遇」與普遍性原則,不得對會員有歧視待遇。臺灣對大陸進口的農、工產品採取非關稅貿易障礙、至今尚未開放者合計近2600項,確實不符合最惠國待遇原則。對此,我有以下幾點看法與建議:

一、貿易磋商並無所謂「單方讓利」,不僅現在如此,未來臺灣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FTA)或加入區域性經濟合作協議如RCEP、CPTPP等,也都需遵循雙方公平對等,相互開放市場的原則。

二、在磋商結果出爐前,臺灣有關部門即應預先審視對相關產業的可能衝擊,檢討執行多年而效果不彰的分散生產基地、全球佈局、升級轉型、健全國內投資環境、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經濟政策,輔導企業積極提高競爭力,不能拿口號自欺欺人或推諉塞責,損及產業生存。

三、ECFA前提是兩岸雙方認同「同屬一箇中國」,這是馬英九執政時的承諾與兩岸政策,纔會有ECFA、通商、通航、大陸觀光客及其他23項協議等。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蔡英文提出兩岸互不隸屬,已改變雙方談判基礎。而就ECFA早收清單,若真如民進黨所說,大陸有統戰嫌疑且對臺灣影響不大,執政當局可以研究依ECFA協議文本第16條終止合約。而若看重ECFA早收清單效益,臺灣就應該釋出善意,甄選合適項目適當開放回應,絕不是像如今這樣連對臺灣產業影響輕微的蘋果、麻辣花生、螺螄粉都禁止進口,既落人口實也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從目前兩岸關係緊繃來看,臺灣未來恐怕很難再享有政經分離、單方讓利的優遇,有關部門應該做好萬全準備,儘早提出有效方案輔導受衝擊的企業及農、漁民強化競爭體質,以免貽誤商機,錯失未來。(作者爲臺企聯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