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拜登政府貿易政策的新平衡點

工商社論

繼1月2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發動對中國立訊精密展開「337條款」調查後,1月25日總統拜登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強化「購買美國貨」的聯邦政府採購規則。雖然前者是處理美國某家廠商在去年12月申請所作的裁決,後者是拜登履行「強化美國製造業」的競選承諾,但箭矢連發似乎給人拜登或將延續川普時代保護主義思維的印象。

回顧1980年代雷根總統倡議自由放任主義後,經濟全球蔚爲主流,世界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前進,且隨着全球供應鏈日趨成熟,各國的分工專業化更讓生產效率提升、所得提高。然而,過度追求生產效率的結果,卻導致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而逃漏稅、低公共投資、刪減社會福利自由化政策,也引發衆多的社會問題。不僅如此,當國際分工讓各國經濟高度專業化後,過度仰賴境外生產或原料提供的結果,更讓各國蒙受供應鏈斷鏈風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初期,許多國家的醫療器材短缺,即是明證。

這些經濟全球化副作用啓發對過度自由化的反思,使近年來全球出現了一場激烈的反自由化浪潮。過去曾帶領全球經貿整合的美國,更在川普治下先後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等國際合作架構;抨擊WTO並持續杯葛上訴機構法官提名;率先掀起大規模的貿易戰,大開全球化的倒車。川普主義信徒更相信,只要美國經濟與全球脫鉤,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就能使美國再次偉大。與此同時,英國退歐讓歐盟成員規模縮減,歐盟60年來的擴張步伐戛然而止。孤立思想在美歐兩大自由民主堡壘擴散,保護主義也漸成政壇主流。

只是,保護主義看似是解決過度自由化的處方,事實上卻未能從根本面處理自由化的副作用,還引發更多的問題。2020年英國國家政經研究院(NIESR)的研究指出,川普發動貿易戰讓美國每年通膨年增率增加約0.1個百分點;IMF於2019年的研究也提到,貿易戰將讓美國每年的經濟成長速率減慢0.8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IMF預估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幅度達3.5%,但樂施會(Oxfam)的研究卻指出,2020年全球財富排名前一千名富豪的加總資產不僅沒縮水,排名前十名的富豪資產價值逆勢成長約35%,而全球貧窮人口預計則將增加2至3億人。雖然資產價值集中化與超寬鬆貨幣政策脫不了關係,但也可見保護主義重啓不僅抑制了經濟成長步伐,同時也帶來了高物價,並拉大貧富差距,根本無法解決自由化來的負面問題。

如今,隨着新冠疫情爆發,國際合作防疫、疫苗開發與資訊交換,讓保護主義的勢頭有所減緩。像是歐盟自歐元問世後停滯近20年的經貿整合進程,也終於在疫情催化下,實現了部分財政共享;而拜登一上任即着手反轉川普時代的諸多政策,包括撤銷退出WHO的行政程序,重新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等。即使如此,揚言重返國際的拜登,也不可能大推往日的貿易自由化。畢竟,川普雖敗選,但仍取得7,400萬張普選票的史上第二高票成績,僅次於拜登,這代表保護主義將是拜登不能輕忽的一股力量。因此,訴求團結的新政府雖然企圖彌補川普保護主義政策下的傷害,卻也難以重回過去自由化政策的老路,必須在兩條政策路線之間尋得一個新平衡點,以迴應選民的期待。

那麼,所謂的新平衡點到底爲何?從去年拜登的競選政見便可窺知一二。拜登主張的提升企業稅、大幅增加基本薪資、強化基本職業訓練、強化個人健康保險等政策,都是瞄準自由化下的主要損失承擔者,用意在抵銷自由化所產生的貧富差距,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洶涌勢頭;至於強化科技管制及綠色環保政策,則是針對過度自由化所帶來外部性,包括個資安全、企業壟斷、科技竊取、污染轉嫁等現象進行反制。更重要的一點是,藉由重返國際組織來制定國際標準,纔是真正讓全球參與「購買美國貨」的根本。因爲此舉不但能讓美國享受自由化益處,又能有效管理、避免其他國家濫用市場開放準則

要言之,面對當前美國嚴峻的內外情勢,拜登在貿易政策有一定程度上的「川規拜隨」,並不令人意外。但從正面來看,拜登對自由化趨勢並不是藉由築高牆加以圍堵,反倒思索透過各種不同的配套政策渠道妥爲引導,儘可能地保留自由化的好處,同時又保護國內產業與勞工免於受到國際惡意競爭的傷害。因此,拜登新政府雖看似接納了若干保護主義的觀點,但其「保護」並不是盲目地恢復舊制,而是確保沒有美國人會新制下淪爲「輸家」。若此理想當真有望推行,再佐以有效的執行力,將能在反自由化浪潮中爲全球指引明路,使各國燃起對美國重返全球領導地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