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純網銀「接生醫師」勢必難產

從去年(2018年)4月26日金管會發布新聞稿開放純網銀設立以來,純網銀就一直是個熱門議題。一開始,各界爲了有沒有必要設置,正反雙方各抒己見。大致而言,傳統銀行的大老們多數對開放純網銀不以爲然,最經典的名言是「他現在做的業務我都能做」,大老們認爲銀行圈裡已有37條沙丁魚,何須再放進2條新的沙丁魚?學界與非金融界則認爲現有銀行服務毫無差異化,呈現紅海殺戮;引入純網銀透過異業結合產生綜效,能給銀行業界帶來「鮎魚效應」,提升整體銀行業的效率;對主管機關主動提倡創新,備加肯定。

依照金管會原先規劃,純網銀髮起人中至少有一家銀行或金控,且其持股比率應達50%以上;並且需有一家銀行或金控持股超過25%以上,使純網銀納入其合併報表。換言之,原先規劃的純網銀是要由銀行或金控主導,其他行業之股東只是協助創新,以免違反「產金分離」的原則,可謂用心良苦。然而上述規劃引起外界反對聲浪,認爲非金融業之股東,如具有金融科技電子商務專業,要能發揮其成功之業務經營模式,應該持有相對較高的持股比例,並具備一定程度的主導權。而且,金融機構股東持股達50%以上,得以完全掌握純網銀,可能違反「金金分離」原則及同一金控下以持有一家銀行爲原則的常規,並且產生競業禁止的問題。

金管會從善如流,於去年6月29日召開公聽會,察納雅言,適度讓步。隨即於8月29日宣佈,純網銀之發起人及股東倘屬非金融業,如具有金融科技、電子商務或電信事業等專業,並能提出成功之業務經營模式者,得認股超過10%;至於金融業發起人及股東所認股份,合計應達實收資本額之40%以上,其中應至少有一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所認股份超過25%。外界對股東結構的討論乃隨之平息,轉而臆測究竟將由哪兩個團隊奪標?

有趣的是,沒有銀行經驗的國票金控率先於去年6月8日發佈重大訊息,宣佈已經與日本知名網路銀行簽署非拘束性意向書,共同研議臺灣設立純網路銀行的可行性。這是最先鳴槍起跑的團隊,但也是最神秘、口風最緊的團隊,一直到今年2月14日送件申請之前,相關新聞甚少曝光,只強調將日本獲利最佳的樂天純網銀之成功經驗複製到臺灣;在送件之後至今,反倒頻頻造勢,在各種場合逐步展現未來樂天生態圈態樣

原先呼聲最高的是LINE團隊,各界原以爲LINE在臺灣號稱有2,100萬會員(臺灣人口才2,350萬人),可望像韓國KaKao Talk轉型爲KaKao Bank純網銀。後來發現申請純網銀的是另一個名爲LINE Financial的子公司,並沒有2,100萬的基本會員或客戶,再加上團隊中各方看好的金融科技才子劉奕成跳槽中華電信主導的NEXT BANK;雖然股東結構涵蓋金融服務、電信資通等領域,但聲勢已不若先前。

目前聲勢最強的是中華電信主導的NEXT BANK,股東結構包含電信、銀行和實體通路業等,又有「國家隊」的政策色彩,市場推測該團隊進軍純網銀穩操勝券。目前3個團隊中也只有NEXT BANK廣招新人,儼然已經勝出。

送件截止前3天(2月12日)金管會宣佈,爲公平、公正辦理純網銀申請設立案之審查作業,將邀集外部專家學者與金管會代表共同組成審查會,對純網銀申請案辦理審查。依照金管會「純網路銀行審查會設置要點」,審查會委員九人,其中金管會代表五人,一般猜測是四大局的局長加上顧主委,其餘四名外部專家委員,被外界戲稱爲純網銀的「接生醫師」,由於條件嚴苛,外界擔心可能難產

爲避免潛在利益衝突,設置要點明定審查委員本人及親屬不得參與純網銀申請人之申請設立案或與申請人或其關係人有期約、收受利益之情事。更嚴格的是:審查委員本人或其配偶與受審查純網路銀行申請人之發起人及其關係企業或前開發起人及其關係企業所成立之非營利組織間現行或最近三年內不得有僱傭、委任代理實質利害關係情形;且審查委員本人於接獲申請設立案有關資料之時起二年內,不得擔任經覈准設立之純網銀之預定董監事、預定經理人或與其職責相當之人,並不得擔任該純網銀之發起人或該發起人之關係企業之負責人、受聘僱人員或其他具有實質控制力之人。

上述條件比上市公司獨董的資格還嚴,獨董只限制前兩年不得有類似前述僱傭、委任或代理等實質利害關係之情形,更沒有後兩年的「旋轉門條款」。金管會只支付出席費、交通費及審查費,卻給學者專家課以這麼高的義務。權利與義務完全不對等,重量級的學者專家意願不高。願意擔任的可能只有待遇優厚的金管會周邊單位如金融研訓院及資策會、臺經院、中經院等政府周邊機構的專家,一方面他們安於現職,另一方面配合度較高,問題是這些人選的專業與資歷服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