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從勞動基金炒股案看未來勞退基金改革方向

工商社論

全球股市大好,讓勞動基金去年全年收益大增,估每位勞工專戶帳上可領1.4萬元大紅包。然而小確幸化解不了勞動基金面臨2026年破產的危機,也無法平息社會大衆對勞動基金髮生內部人炒股醜聞怒氣

先從勞動基金炒股案說起,這個規模4.4兆元,影響近1,400萬人權益的勞動基金,過去八年來共發生過四次炒股弊案。前三案都是基金經理人利用職權上的便利,從中進行內線交易謀取私利,而這次更是驚爆出內部人炒股,膽大妄爲之舉震驚社會。

事件去年底爆發以來,檢調積極介入偵辦,至今搜查範圍擴及財團企業及多家基金公司、十數位基金經理人,涉案主嫌勞動基金前國內投資組組長遊迺文更在過年前遭聲請延押兩個月,預計全案3月可望偵結。雖然勞動部日前已速速提出檢討報告,強調已就四大面向擬具12項措施,要全面強化管控監理機制。金管會也喊話,此案件最重將連投信負責人一起究責,希望能在全案偵結前穩定民心

不過就以往勞動基金委代操的三件不法案件審理結果來看,對於涉案代操投信的罰則多僅是沒收履約保證金、終止契約、請求連帶損害賠償及違約罰款,限制投信公司五年內不得參與基金運用局委託招標案等。對個別基金經理人的處罰,除了刑責外,最重勒令基金經理人解職,三年內不準任職投信業等。

以2012年爆發的基金經理人謝青良炒作盈正案爲例,投信公司最後全額賠償勞動基金損失合計1億7,362萬餘元。而謝青良個人在2014年一審遭依背信罪判刑三年,上訴後2016年4月改判兩年徒刑定讞後入獄,隔年謝青良申請假釋,2017年5月底獲矯正署覈准出獄,服刑僅約一年。

經理人因炒股受罰的代價,往往與動輒數億元的犯罪所得不成比例,難怪以身試法者屢禁不絕。要經理人養廉,除了道德的約束外,採取經理人輪調製度,或是以更透明的賞罰制度來規範,都還有很大的檢討空間。甚至像勞動基金這種爲退休準備做長線投資的基金,應以追求長期穩健報酬爲主,採用被動式操作的指數型基金,取代由人爲操作的主動型基金,也不失是防止人爲操作弊案一再發生的治本方法之一。

而代操弊案一再發生,也讓開放勞退自選的議題又重新被熱議。勞動部自2014年起曾多次提出「自提自選」的修法草案,但因勞團對沒有保證收益,需自負盈虧等問題沒有共識而不了了之。不過自2013年起私校退撫首開全國退休金創舉,讓教職員可以自主決定其個人帳戶資金之資產配置,至今年化報酬率仍高於勞動基金的同期績效。

日前退休基金協會調查,已有66%受訪者贊同勞退新制中,保留政府管理的保證收益基金同時,也開放勞工自主選擇投資標的。其中15到39歲族羣中,贊成比例達七成以上。但修法進度還是追不上民意之所向。

不過2019年勞退自選的實驗平臺率先由「基富通好享退」開始試行。專案啓動一年多來,目前扣款人數近4萬人,每月扣款總金額3.46億元。且好享退上路後,基金業者也順勢大力推廣定期定額投資累積長線報酬的好處,再加上全球低利的環境也讓全民理財意識被激發,去年全民參與投資出現大爆發。

根據交易所統計去年20~30歲新開戶123萬人,零股交易金額首度突破千億元規模,來到1,029.34億元。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單去年12月全體投信基金定期定額扣款金額50.71億元,扣款筆數86.70萬筆,雙雙創新高。另國內ETF投資人總數達167萬人,年增近一倍之多也創下新紀錄。連自提勞退金的勞工在去年也大增逾10萬人,創下自2005年勞退新制上路以來,勞工自提勞退金的比率首度突破一成的新紀錄。這波投資熱潮,可以說是年輕人擔心勞退基金破產,積極錢進股市,想用小錢慢慢滾出退休金的最佳寫照。事實上,開放勞工有投資選擇已是世界主要國家確定提撥退休金制度之重要發展趨勢。

我國最近一次的精算報告顯示,勞保基金最快將在2026年破產。雖然勞保操作績效連續兩年大賺4,735億及3,164億的史上最佳紀錄,但去年政府首度撥補200億元挹注勞保基金彌補部分虧損缺口,顯然再不修法,未來每年撥補的金額只會愈來愈龐大。

去年勞動部原擬提出勞保年金改革草案,但傳聞擬調降所得替代率,立即因輿論反彈聲浪太大而決定暫緩修法,未來勞保年金改革,不論是開源或是節流,勢必都會面臨動輒得咎的龐大壓力,如何改革實爲一大挑戰。

這次的勞動基金炒股弊案,凸顯勞動基金運用局不論是制度面或是管理面都有刻不容緩的改革壓力,卻不失是一次加速推動國內勞動基金制度加速改革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