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大陸扶持民營企業宜精準到位

工商社論

近期大陸官方反壟斷」雷厲風行,矛頭對準多家指標性民企,導致民企羣體不安定感。就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出面安撫,表明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希望民企「放心大膽」發展;這可說是給民企派發定心丸。惟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大陸民營企業的定義過於廣泛,涵括許多帶有公股的企業;至於最需要被照顧的私股「純民營」企業容易邊緣化。相關扶持政策分門別類區別對待,以求精準到位;特別要照顧中小型私企,以培植一羣真正的民間企業家,來協助激發社會生產力

大陸這一波反壟斷行動,截至4月底,官方已重罰阿里巴巴集團182億餘元人民幣,另正在調查騰訊美團等集團;這些大型民企之先後「中箭」,被頗多民企業者視爲政策指標,即認爲其是「加強版國進民退」政策,恐限縮民企經營條件,是個隱憂。而顯爲消除這種虞慮,習近平日前在廣西視察時,特地對民企喊話,如上所述。

其實,近年大陸中央政策,系持續力挺民企發展,官方亦從無「國進民退」說法。惟近期反壟斷風潮,仍讓人不禁聯想到孫中山先生的一項民生主義主張,就是「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大陸當前是否正在走這種路線,相當耐人尋味。

當前大陸也有私營企業,但政策上並不特別強調私企發展,而是把它歸類到「民營企業」裡面,和各種民企一起發展。換言之,私企不等同於民企;在「民企」這頂大帽子下,另有數量可觀的「公股企業」,資本來自地方政府、地方代管國企或集體企業,因此,民企羣體帶有「公私混雜」屬性,保有公家影響力,這讓大陸中央可以理直氣壯地推動民企發展,只是不允許民企坐大到瓜代央企去主宰國計民生,如這一波反壟斷。

同時應注意到,「民營」也不等同於「民有」。如大陸有一些國有企業,讓私企入股,並委託其經營,而形成「國有民營」模式;這種企業究竟該歸類爲國企或民企,實頗有商榷餘地。另外,股票上市公司算不算民營企業,亦值得探討。

總的看來,當前大陸民企是一個「大籮筐」的概念,範圍廣泛,內容多元。即便是官方正式統計,也慣於採取這種「大口徑尺度。最典型的是,官方統計上的「民間投資」,指的是「國家(以央企爲主)投資以外」的所有投資,包括公私股民企投資,乃至地方政府旗下機構的自主性投資,都算在內。如此的統計數據,難免失真;如統計顯示民間投資大增時期,也許市面上感受不到景氣熱絡氣息,因爲主力投資可能是公部門的幾個項目,不是社會民間資金的紛紛投入。

擴大化的民企概念,也難免使扶持民企政策失焦。如對民企融資優惠的政策舉措,若總額度有限,個別企業須爭搶,則「公股民企」因有官方背景,比較容易得手。相形之下,私人全資的純民營企業,即可能被冷落,得不到優惠,造成民企羣體內的差別待遇現象。

於今之計,大陸政府不妨將扶持民營企業政策作合理分類,以分別適用各種類型的民企;如分別適用地方級國企、集體企業、公股民企、私股民企等,並給予不同程度的扶持。

其中,中小型私股民企理應獲得最大程度的扶持。因爲這種企業代表社會基層生產力,而其經營項目也最能貼近廣大民衆生活;惟其一般欠缺官方背景,容易被優惠政策舉措所忽略,這就需要官方對其作精準的扶持,如銀行體系特別爲其撥出優惠貸款額度財政部門給予較大的減稅降費幅度等。

果能如此,則大陸社會生產力可望進一步激發,民衆生活亦可更加豐富多彩。而中小型私企的順利發展,會催生一羣真正的民間企業家,讓大陸國民經濟運行更活潑,也是「公有制主體」的重要補充。

如此特別照顧中小型私企的舉措,亦可適用於在陸中小企業臺商,以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如習近平3月下旬在福建省視察時,要求福建「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該省承接的這項新任務,其實也可以通過加強照顧中小企業臺商來逐步達成,並將加強照顧模式推廣到其他省市

要言之,陸方有必要想方設法,讓中小企業臺商在大陸能普遍存續發展,否則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就不牢靠。如同陸方對內扶持民企,若無法特別照顧中小型私企,則其社會效益就會打折扣。這兩者的道理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