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獨角獸重摔的泡沫現象

工商社論

一向「只漲不跌」明星獨角獸公司,已經出現難以逆轉的泡沫現象,今年具有指標性的獨角獸公司,送進證券交易所進行股票上市,紛紛出現股價重挫跳水、經營團隊遭到撤換、甚至醜聞頻傳災難。今年前十大新創公司IPO,除了超越肉品(Beyond Meat)大漲,Zoom Video與繽趣(Pinterest)持平之外,有七家至今股價都比發行價要低,累計前十大新創公司新股上市的表現只能用「災情慘重」四字描述,股東在IPO後已經賠掉近450億美元,相當於新臺幣1.4兆元的財富化爲泡沫。

獨角獸泡沫風暴還在擴大當中,日本軟銀孫正義投入現金高達110億美元的共享辦公室WeWork,去年底公司價值一度高達470億美元,原本預計在9月下旬上市,卻在申報公開說明書後引起投資人高度質疑,新股上市價格不斷調低,最低來到120億美元,僅有孫正義投資價格的四分之一,卻仍然乏人問津,最後WeWork在上週主動撤銷IPO,創辦人執行長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辭職下臺。

另一家萬衆矚目的獨角獸,共享租屋的 Airbnb新股上市同樣遭遇重大挑戰,這家臺灣人非常熟悉的租屋平臺,今年上半年最新增資的價值爲350億美元,但是隨後就陷入與紐約市政府極爲慘烈的對決,Airbnb在紐約起家商業模式卻違反紐約市的法規,同時也遭到紐約市旅館商業公會的強烈抵制,紐約市政府拉高清掃違規Airbnb租屋的預算,超過一萬家房東遭到清查除名。Airbnb面對獨角獸上市的逆流,以及紐約市政府強勢的對抗,在9月中旬決定將IPO時程延後至明年。

兩家龍頭共享經濟公司的IPO崩潰之前,還有共享叫車的UBER、Lyft,兩家在今年上半年先後新股上市,卻慘遭投資人大屠殺,UBER股價較上市價跌29%,投資人損失212億美元,市場集中在美國的Lyft跌53%,投資人損失136億美元,另外一家孫正義投資的主力公司Slack,整合社羣來提升工作的效率與樂趣,上市至今重跌42%,股東損失89億美元。

另外,以創新的運動飛輪腳踏車吸引衆人目光的Peloton,9月26日掛牌當天就暴跌11%,齒形矯正新創企業SmileDirectClub ,9月初掛牌,至今股價已經重挫38%,股東財富蒸發近新臺幣1000億元。植牙健身器材都是「小生意」,竟然都能造成股東幾千億元的損失,熱炒十年的共享、新創概念,已經進入難以扭轉的泡沫風暴了。

超級獨角獸新股上市失敗的泡沫現象,對臺灣的衝擊主要還是在金融面,不在新創募資。首先,這次風暴的核心就在日本軟銀孫正義,UBER、WeWork、Slack都是他一手扶植起來的超級獨角獸,孫正義也正在募集第二個一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華爾街投資人現在都在密切注意孫正義的動態,因爲這些新股上市重挫的災難,都顯示孫正義作爲這些公司的最大股東,並沒有護盤的能力、或是意願,如果先前的公司價值都被破壞,那麼整體市場對於獨角獸、新創公司的估值,都必須顯著下調,所有人都在密切關注孫正義如何面對這次的獨角獸股災

其次是全球經濟下滑的趨勢並未緩解,各國央行雖聯手調降利率,目的卻在緩和經濟下滑所產生的信用緊縮,經濟下滑的重災區在中國、印度及第三世界國家,造成信用緊縮的壓力極大。在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下,過往只講業務擴張、不在意獲利可能的獨角獸公司,反向成爲投資人率先拋棄的標的,因此被推上信用緊縮的最前線。獨角獸股價泡沫,雖然與新興市場的信用緊縮不相關,卻同時成爲全球經濟與金融穩定的兩個重要的病竈

臺灣錯失獨角獸的世界浪潮,過去十年在培育新創事業領域的成績乏善可陳,一直到前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才統整政府有限的資源,提出「建立臺灣本土國際級加速器計劃」、「創業天使投資方案」等扶植新創團隊的政策

不過,政府扶植新創的政策仍然綁手綁腳,金額低、規範多,且與國際創投的決策模式相去甚遠。國發基金在今年7月「升級」創業天使投資計劃的規格,前提是「獲得知名投資機構投資」,國發基金將相對投資的上限,從新臺幣20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投資上限不到一百萬美元,顯示政府的新創投資政策還是以「補助」的心態出發,而創業天使投資計劃至7月中的累計投資金額才5.41億元,獲得投資的公司數目高達41家,平均每家新臺幣1319萬元,略微超過42萬美元,以這樣的投資規模要養出總市值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實際上幾乎不可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獨角獸進入股價重挫的調整期,對後進的臺灣新創公司來說反而是一個拉近競爭距離的機會。例如已經獲得一定市場規模的公司進行增資時,臺灣投資人得以用較爲有利的條件參與;或是臺灣規模較小的後進新創公司,能夠反向併購大型競爭者,快速進入國際舞臺;或是爭取從大型新創獨角獸釋出的人才,加入臺灣團隊成爲核心成員等。

鉅變已經不斷在眼前發生,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全球經濟金融變局,不論趨吉或是避兇,我們都必須用最高的警戒、最彈性的對策、最多元的角度來掌握各種機會,規避海嘯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