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關注近期中國大陸企業債風險

工商社論

時序逐漸逼近年底,年關之前的企業資金調度壓力提早涌現,中國大陸的企業違約案例陸續爆發,加上螞蟻科技新股上市被緊急喊停,從北京到上海,深圳到香港的金融市場都籠罩在低氣壓下,蠢蠢欲動的中國債務風暴,再度考驗中國金融監管單位控制市場風險的能力,讓我們必須提高警覺,逐日緊盯中國債務風暴的變化。

11月以來,紫光集團發行的企業債券連番暴跌,光是在上週五的11月13日,一九紫光01、一九紫光02、一八紫光04三檔債券,分別大跌7.47%、20.01%、以及16.96%,紫光的債券在此之前已經連續多日暴跌,甚至停牌交易,旗下的A股上市股票也連番暴跌,紫光國微上週累計跌幅18%,紫光股份累計跌10%。

紫光集團的債務危機並非始自今日,經過超過兩年的整改、更換經營團隊、財務重組,都無法扭轉頹勢,到今年9月的股東權益已經是負數,卻揹負高達人民幣527.81億元的鉅額負債。這家由清華大學控股,一度頂着中央領導階層光環,以狼性作風全面收購大陸半導體企業的高科技龍頭集團,已經走到生死交替的關卡了。

臺灣對於紫光集團前任董事長趙偉國記憶猶新,2015年10月至12月,短短一個半月趙偉國就在臺灣花掉900億元,入主力成、矽品南茂等三家半導體封測公司各25%的股權。後來趙偉國砸重金投入紫光展銳、紫光國微、長江存儲等企業,卻很快露出馬腳,最終遭到撤換,紫光的半導體帝國也快速崩壞。

紫光集團的債務危機不是個案,11月10日,河南國營企業永煤集團發出公告,因爲「流動資金緊張」,今年2月12日才發行的「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繳納足額兌付資金,構成實質違約,河南永煤的公司債越發越短、利率越發越高,這檔違約債券期限僅有270天、發行時利率4.39%,金額僅有人民幣10億元,卻依然週轉失靈

在河南永煤之前,遼寧省的龍頭國企華晨汽車集團也爆發債務危機,華晨曾經是BMW與中國車廠合資的焦點企業,但是近年BMW逐漸取回主導權,華晨品牌的汽車市佔率則不斷下滑,財務危機已經難以避免,今年10月華晨的10億元企業債「17華汽05」到期發生違約,遼寧省政府介入進行企業重組,試圖維繫這家重要國企的生命。

在此之前,被稱爲中國負債王的地產龍頭中國恆大也傳出驚人的債務重組事件,9月底的一封似乎刻意被曝光的內部文件,揭露中國恆大可能引爆中國債務風暴的內幕,雖然公司立即發訊息否認,卻被外界認爲恆大藉此操作來迫使北京中央領導出面解決問題。中國恆大集團揹負高達1230億美元、約新臺幣3.6兆元的鉅額債務,是全世界負債金額最高的地產開發商,訊息曝光後,驚動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面主持會議,討論化解恆大債務危機的方案。

照理說,今年全球央行狂印鈔票,充沛的資金與財政補貼更提供了企業不會倒閉的底線防護。中國人民銀行不只採行極爲寬鬆的資金政策,對於化解金融市場隱患、確保金融市場不致爆發重大風險的操作也做得滴水不漏,但是中國今年至10月底仍然有109支債券發生違約,累計金額人民幣1,260.83億元。

今年公司債違約的總數與金額,與去年相較並沒有明顯的增加,只是今年倒債不乏能見度極高的明星企業,例如2月發生北大方正集團重整,一次就倒掉23支債券;接着有中信國安、東旭集團、泰禾集團等,違約金額都在人民幣50億元以上,外加中國城建、南京建工等24家金額在人民幣50至100億元的事件,這些都是過往想像不到的大型國企。

中國人民銀行與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聯手,在螞蟻科技新股上市之前祭出小額信貸管理辦法,強調科技公司的金融行爲必須納入監管,避免造成整體性的金融風險,其實,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最大的病竈,還是在金額高、風險集中、且背後有不同政治力量介入的國企倒閉。

例如揹負鉅債清華紫光集團,在本週即將面臨連續的海內外債券到期,估計北京市政府將會責成北京銀行伸手救援,連續多年每年超過人民幣一千億元的倒債,絕大多數都由各級銀行承受,最終靠着人民銀行不斷調降利率、釋放鉅額資金來維持流動性。但是金融風險只是被堆積到銀行帳上,猶如越築越高的黃河河堤堤內的洪水仍然波濤洶涌,有識者只要看中國恆大所發行的美元債在過去兩個月上沖下洗的打擺子走勢,就知道市場只是不斷在積累投機風險。

當然,肩負中國金融市場安定最終責任的人民銀行,未來一個月必然再度使用各種工具,釋出鉅額流動性,甚至繼續調降存款準備率,來協助銀行取得資金,挹注給難以度過年關的週轉不靈企業,我們持續關注中國債務風險繼續升高的現象,臺灣的金融機構也應該趁機快速調降相對應的風險,避免被捲入倒債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