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美國以鄰爲壑 央行匯率政策該硬起來

工商社論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下週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一般認爲,在3月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5月升息2碼後,Fed在6、7月也都會以每次2碼的速度升息。像是克里夫蘭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便重申,支持Fed在6、7月各升息2碼,並表示若未見通膨觸頂回落,將支持9月開會時再升息2碼。

如果Fed於6、7月各升息2碼,基準利率將升至1.75~2%,但市場先前的共識是Fed至少需要將利率提高至2.5%以上,才能抑制通膨,換言之,除了目前可預見的6、7月連續升息,9月Fed持續以2碼幅度升息的可能性仍居高不下。

美國這波貨幣政策大轉向,始於對通膨的擔憂,從3月開始,除了一反先前疫情時代的極度寬鬆政策,升息速度更是有如子彈列車;但在此同時,快而猛的升息政策已加深投資人和企業對緊縮政策可能衝擊經濟成長的擔憂。像是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便示警,Fed提高利率,加上美國通膨攀抵40年新高及其他風險,可能將引發「經濟颶風」。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貨幣政策具有高度外溢效果,姑且不論美國持續下猛藥調高利率,是否掀起美國經濟颶風,對於全世界的金融市場來說,美國的貨幣政策成了影響金融穩定最大的變數,其他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早已失去自主性和有效性,而是淪爲替Fed的決策收拾善後和防禦Fed決策帶來的市場亂流。

以新臺幣爲例,今年1月觸及27.55元的25年新高後,2月底受俄烏戰爭開打和美國升息預期影響,開始走貶,隨美元指數5月中一度衝破105的20年新高,新臺幣也貶至29.823元的逾23個月新低,但隨美元指數漲多修正、回到102,新臺幣5月底豬羊變色,以29.065元的逾一個半月新高作收,不料6月伊始,新臺幣就再度由升轉貶,連五個交易日合計重跌4.95角,自29.065貶至29.52元。

新臺幣爲什麼會在短期間內暴漲暴跌,當然不是經濟基本面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劇烈變化,主要還是國際資金暴衝的結果。同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匯市,也同時在股市上演,資金時而歸隊、時而匯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金融市場高度波動。

不要說一般投資人,就連中央銀行也被外資進進出出搞得疲於奔命,5月中上旬,央行還在賣匯干預,力撐新臺幣不要跌破30元關卡;到了5月底,新臺幣升值走勢令人措手不及,央行尾盤又轉成買匯、避免新臺幣一舉漲破29元。簡言之,最近的匯市有如春天后母臉,說變就變,連央行都抓不住長期方向,更遑論廠商。在這種情況下,央行無法逆勢而爲或像過去般強勢把新臺幣鎖在特定區間,頂多是透過干預減少波動幅度,但扭轉不了匯市可能一天跌3角、隔天又漲2角的走勢。

歸根究柢,這波國際資金暴衝,源頭就是美國的利率動向,包括美債殖利率、美元指數和美股的波動,都是反映市場對於Fed政策的解讀天天在變,連帶造成全球金融市場陰晴不定。在這樣美國一跺腳、全球金融市場就地震的情況下,連歐盟、日本等大型經濟都難置身事外,臺灣這類小型經濟體要靠貨幣政策偏安,恐怕難上加難。

臺灣中央銀行也將在這個月16日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在美國貨幣政策以鄰爲壑的情況下,除了市場預計推出的第五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的雙率政策應有更多討論空間,其中利率部分,以美國6、7月可能合計再升息1個百分點的水準來看,央行至少必須調高政策利率半碼因應。

至於匯率政策,央行雖一貫以尊重市場供需迴應,但觀察今年以來新臺幣波動幅度偏大,且主因來自央行所謂「大量資金異常進出」,已符合央行進場調節干預的要素。央行長期維持新臺幣動態穩定,過度波動的匯價確實也不利廠商、金融業者和一般民衆,且易於引發恐慌情緒,央行有必要針對穩定匯市,給市場更有力的宣示。

進一步說,過往央行對干預新臺幣常含混其詞,主要還是考量美國的匯率報告是否把臺灣列入匯率操縱國,但放眼最近以來的匯市波動,起因不是別人,正是美國貨幣政策造成市場資金四處橫流,央行拿出強硬的態度穩定新臺幣,僅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