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請蔡政府不要與全球「減碳」趨勢,逆向而行

工商社論

對於政府而言,「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的職責,是「非核」,還是「減碳」?!涉及到如何解決國人生命安全的空氣污染問題,我們的「減碳」和「零碳排」的政策是什麼,有階段性發展目標嗎?

5月中旬以來,面對疫情的全境擴散、以及往生民衆的迅速增加,持續性的第三級防疫警戒措施,給臺灣社會帶來的影響全面性的。雖然5月底和6月初鋒面帶來的豪雨,已經暫時解除中南部缺水的問題;但爲了防疫,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多數的國人不能到處「趴趴走」,必須待在家裡面。很多店家不開門營業,致使今年極熱5月的用電量,屢創歷史新高。

看得見的直接後果,就是513的近乎無預警的全國性分區停電,以及517「預防性」的分區停電;而緊接着則是,6月1日起的夏季電價調漲和7月和8月夏季到來,擁抱着「非核家園」的大纛,屆時在短期內所能夠做的,恐怕並不是剛獲得緩解的水力發電,而將會是燃煤機組的「發光發熱」。也因此,除了疫情外,國人被迫面對的空氣污染損及健康的問題。

相較於4月舉行的40國氣候峰會,美國總統拜登聲稱要在2030年達到比2005年的碳排放量減少50%,對於要在「2025非核家園」的蔡英文總統而言,是一項仰之彌高的不可能目標。面對「碳中和」的世界潮流和「零碳排」不可逆轉的國際趨勢,美國、日本、歐洲、甚至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都提出「碳中和」政治承諾的目標年。從政治壓力來說,「50%燃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的法定2025非核家園目標年,與世界潮流和趨勢,逆向而行,自外於國際社會追求「碳中和」的確切方向;從科學證據觀之,非核家園政策的本身,也明確意味着:「減碳」無望。而對此,行政院的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可以說是責無旁貸。

極端氣候的年代,2025年要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並不是不可能。只是,如果政府無力或無心於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所確立的科學事實, 將會是:50%的燃氣配比,也同樣會排放二氧化碳。則如此一來,屆時80%的能源都會排放影響人體健康的溫室氣體,空氣污染的問題,勢必難以紓緩。

依據今年4月的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野火燒不盡,毒煙多又遠」的專題,空氣污染對於人體造成的危害,是氣體和微粒混合物。如果以疾病計算,2019年因爲最致命PM2.5而死亡的全球人數,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總數325萬人的40%;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總數250萬人的30%;中風死亡總數650萬人的26%;缺血性的心臟病死亡總數900萬人的20%;糖尿病死亡總數150萬人的20%;新生兒死亡總數250萬的20%,都是因爲PM2.5而致死。究其原因就在於,空氣污染物除了PM10、PM2.5以外,還有臭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對於腦部、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與腎臟、甚至生殖系統,都有不容忽視的潛在、長期之嚴重影響。

事實上,「減碳」和「零碳排」,並不只是各國政府努力的長期目標,也是相關能源產業具體實踐社會責任的關鍵時刻

今年5月下旬,國際石油兩大巨頭,也都面對「減碳」直球對決的時間壓力;令人意外的是,除了來自內部的股權結構和董事席次,甚至還有來自法院裁定的判決。一方面,荷蘭的皇家殼牌公司被法院裁定,要在2030年減碳45%。而另一方面,美國的艾克森美孚公司,則因爲董事會席次的重新洗牌,大股東要求公司採取具體措施迴應氣候變遷,以免影響長期的獲利,並批准針對氣候問題和遊說工作,進行年度的報告。

從各國領袖的宣示,到石油業巨擘跨國企業的自願、或被迫「減碳」,在夏季用電的真正高峰來臨之前,基於不能再停電的前提之下,政府都不能再回避「非核」和「減碳」,兩者何者優先的政治抉擇之宣示。

遵循不可逆轉的潮流,接受國際社會的檢視,已經是迫在眉睫。審時度勢,蔡總統應該正面看待,並主動論述我們「碳中和/零碳排」的政策時程、以及發展目標。因此,首先,重新檢討「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研擬出「最低空污、最少碳排的能源配比政策」,同時,針對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檢視進度,排除障礙。至少在今年夏天,還全體國人「一個不停電的臺灣」。再者,國家發展委員會與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應共同研擬出能夠讓「低空氣污染,高經濟成長」兼容幷蓄的階段性目標,以及漸進達標的措施方案。

面對地球暖化的加速,以及極端氣候未來的長期肆虐,「零碳排」的努力目標,關係到國人的身體健康,理應是「有政府,在做事」的終極目標。有鑑於空污危害的科學理性,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之政策,當是符合政治理性的舉措。寄望國事如麻的蔡總統,能夠以生民疾苦爲念,改弦易轍,「急所當急,爲所當爲」,方是全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