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晴天下雨--大陸企業債務風暴持續延燒

工商社論

從9月開始吹響中國大陸企業債務風暴,在政府積極處理下,不僅沒有平息,危機反而有擴大的跡象,在政府高舉「內循環政策大旗的引領下,大陸經濟出現詭異的反向發展趨勢外銷一片大好,內需卻反而出現通貨緊縮、房地產相關債務不斷違約的現象。房地產行業是大陸經濟的核心,農曆年前房地產相關行業的企業債違約風暴如何控制,是預測2021年經濟前景最重要的變數

12月6日中國海關公佈11月的進出口統計,以美元計算的出口金額高達2,680億美元,年增率高達21.1%,遠高於預期的12%,出口增速創下三年來的新高,美國總統川普懲罰性關稅手段,對於懲罰中國對美出口,看起來沒有實質的效果,反而由於中國廠商積極分散市場,東盟與歐盟均已超越美國市場,成爲支持中國出口增長的動能。由於出口大增,11月份的外貿順差出現單月754.2億美元,年增102.9%,出口引擎強勁運轉,是中國經濟最大的亮點。

但是相較之下,11月份的進口金額僅增加4.5%,比上月的4.7%還呈現下滑,而且遠低於市場預估的7%,如果累計今年前11個月,進口總值1.86兆美元,還比去年同期衰退了1.6%。與進口值下滑相呼應的是,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下跌0.5%,主因當然是過去一年多暴漲的豬肉價格回跌所致,卻也反映出政府雖然力推「內循環」,但是內需的增長力量疲弱的事實。

更值得關注的是,大陸企業債務危機繼續向上發展,被稱爲全世界最大債務人的房地產龍頭恆大,在9月底爆發向政府求救的訊息,到了11月底獲得戰略投資人蘇寧、廣東國企等官民企業力挺暫時過關,但是恆大發行的債券,在次級市場交易的利率雖然沒有再創新高(債券價格沒有續跌),卻也沒有回跌(債券價格未見回升),例如去年4月發行金額7億美元、五年期的美元債券,上週買入利率仍然高達年息16.317%。

而更令人疑惑的是,作爲恆大救火隊的民企巨頭蘇寧電器,反而遭到拖累,產生了連鎖現象,根據本報報導上週四(12月10日)蘇寧創辦人近東接班人張康陽、以及控股公司南京潤賢等蘇寧控股股東,將全數股權人民幣10億元質押給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中國;外加張近東持有蘇寧置業6.5萬股。創辦人將全數控股股權質押套現,可以看出財務週轉壓力已經到了極端。

在大股東全數質押持股之前,由於蘇寧救援恆大引發連鎖賣壓,在11月底蘇寧曾經兩度宣佈提早贖回公司流通在外的債券,總金額高達人民幣30億元,更讓市場將焦點轉到原本負債就逼近人民幣3千億元的蘇寧,高負債企業的連鎖倒閉壓力,形成火燒連環船的態勢。

恆大與蘇寧的火燒連環船還未止血,今年更令人矚目的則是政府放棄對國營企業債券的「剛性兌付」支持,根據本報統計,近期出現債務違約華晨汽車是遼寧重點國企、盛京能源也是遼寧國企、永煤化工是河南國企、而清華紫光更是國家一度力挺的半導體投資先鋒。

中國企業債倒債逐年上升,最近兩年則控制在總額1,200億元人民幣左右,佔整體債券市場比例甚低,但是2019年民企債券違約金額是國企的七倍,今年國企債券違約數是民企的81%、金額爲89%,國企民企倒債幾乎是五五對分,而這些已經爆發違約的企業,預計未來一年還有人民幣1,726億元的債券到期,政府對於國企剛性兌付的承諾逐漸鬆解,當然也是債券市場自由化必經的過程,但是倒債企業偏向大型化、國企化的趨勢,卻讓市場信心動搖,價格震盪加劇,都不是正面的趨勢。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警訊與廣大的人民羣衆有關,在恆大等龍頭建商大幅降價賣屋套現的同時,北京、成都、太原等城市陸續推出「加強預售資金監管」的強力政策,緊盯欠缺資金的開發商,不得藉由預售樓花的手段挪移人民的資金,根據貝殼研究院的統計,從11月初至今不到兩個月,已經有29個省市政府推出相關政策,「嚴防預售屋資金挪移」的政策看來是全國性的。

地產開發商的資金鍊緊繃,是恆大危機向上延燒、以及全國嚴防預售屋資金挪移的病竈,如今年關逐漸逼近,季節性的資金緊繃,必然需要人民銀行釋放資金來紓緩銀根,11月中,人民銀行藉由中期便利貸(MLF)的工具向市場投放高達8千億元的資金,其中6千億元到期全數續做,再加碼2千億元,創下今年資金寬鬆操作的新高紀錄。這在全球資金氾濫、外匯出超大增、央行干預匯率升值又大量釋放資金的大環境下,還需要加碼使用貨幣工具放錢,顯示債券違約的緊縮壓力遠比表面上的金額要大。

觀察中國金融體系的債務危機,是一門極爲複雜的學問,一個持續20年上漲且幾乎沒有回檔的市場,吸納全國的金融資源與人民財富,也迫使政府用盡全力來維持房地產價格不漲不跌,今年恆大與蘇寧火燒連環船,以及國企倒債大增的現象,究竟是利率自由化之前的必經之路,還是地產開發商全面緊縮的前兆,值得所有關心大中華經濟圈的朋友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