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缺水情境正考驗政府水資源政策的應變能力

工商社論

十八世紀蒸汽機的發明,驅動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的使用,帶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半導體、電腦、網路問世,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網際網路的使用普及化,促動第四次工業革命;此次工業革命,以石墨烯、基因工程量子科技、核融合可控性、清潔能源生物科技等科技爲突破口;其中,互聯網、3D列印、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大數據、5G、智慧城市等都是以前所未見的;數位化席捲全球,徹底顛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互聯方式;無論在規模、深度、廣度複雜度,都與人類過去經歷的變革截然不同;想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成功不被淘汰,除了科技之外,到底什麼是這時代最關鍵能力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範疇大得驚人,但世局變遷更是快的可怕,在此中美爭霸之際,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其他世局也值得密切關注,例如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地緣政治、民主治理弱化等都進一步改變了世界競爭環境,增加了萬事瞬息萬變不可預測的特性;未來所有的組織(不論企業、國家的公、私部門)或個人,此時如果缺乏「快速應變」能力,恐將無法在此高度競爭環境下,克服各種挑戰

臺灣今年遇到的最大黑天鵝,不是新冠肺炎病毒快速變種,也不是中美科技戰更熾,而是缺水;當半導體產業必須自備水車救急時,即已顯現缺水問題的嚴重,過去十多年來臺灣至少出現過三次極端缺水的事件;在極端氣候的威脅下,政府水資源政策,必須開源節流調度三者並重;如果政府現在尚無法快速應變克服缺水難題,在未來產業用水只增不減情境下,我國產業發展必深受影響,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優勢恐將一去不回。

「快速應變」能力的組成要素有三:面對環境變化能有效偵測、評估及迴應的能力;實務上是根基於明確目的、求勝意志及果斷決策這三項就是快速應變的特質;這特質是高階層人員需具備的,能夠協助整合組織、有效處理危機;不論組織所處情境爲何,都能維持主動出擊,並經由目標明確的各種果斷決策行動、求勝意志,堅定不移地克服各種挑戰;我們深知,半導體產業若沒有穩定、優質的水電,是無法生產製造的;目前臺灣缺水、缺電跡象業已呈現,也引發世界矚目,此令我們憂心,政府是否具備了快速應變的關鍵能力?

在組織中高層領導者的責任是:有效偵測內外環境,瞭解各種方式評估的假設內涵,清楚組織風險所在和不確定因素,以及掌握因應風險所採用的方案;透過策略權衡考量我們的目標、能力,迴應環境變化的風險;組織的本質是風險組合,具備快速應變特質的組織,其特徵是會定期、持續不懈地評估風險組合,並取得風險組合的平衡;對高層領導者而言,建構快速應變特質的組織更是不可或缺的任務及使命。

近年來半導體產業早已位居我國最重要的產業,若沒有它,我國每年至少入超新臺幣三千億元以上,如此重要的產業,爲何還會讓業者有缺水、缺電的憂心?是我們水資源與能源政策出了問題?還是執行上出了問題?目前中南部旱象嚴重,已是水稻休耕、業界自備百輛以上水車救急,但我們自來水管漏水率20年來卻仍居高不下,據統計,2020年全臺1年漏掉約4.39億噸自來水,以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289公升計算,相當於1年全臺2,300萬人約漏掉66天用水量,漏水率真驚人;如今水資源開源不易,節流不力,南北水資源調度不爲;顯然我們尚缺乏快速應變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的組織及領導人尚未完備快速應變的特質;水資源政策如是,能源政策亦然

回顧歷史上各個時期,儘管科技能力、經濟概況政治體制社會結構不同,但讓人驚訝的是,競爭環境的根本特性從未真正的改變,幾千年來,這種現象始終如此,直至今日;克服各種不確定因素挑戰,人才機率扮演重要的因素;人才是教育培育的;機率是看天的,不可測,但可模擬預防,減少損失。目前臺灣的水電已欠缺到受世界矚目,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已出現隱憂。

綜上所述,臺灣缺水、缺電、缺人才的跡象已呈現多年,與之相關的是水資源、能源與教育政策也是爭議不休多年;顯然,我們社會不論個人或組織都缺乏快速應變的能力與特質,我們需要及時補強。除了長期方面的教育政策要重視人格教育、加強快速應變能力的培育養成外,迫在眉睫的是水資源政策和能源政策要不斷的檢討改進,來適應環境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