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臺灣經濟前景看好下被忽視的隱憂

工商社論

每年例行都會在10月間公佈全球競爭力評比報告的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延到12月中旬才終於提出「2020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特別版─各國應如何邁向通往復蘇之路」。這不只是WEF從1996年發佈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以來,首度沒有列出各國的競爭力排名,今年的「特別版」內容更是聚焦於各國應該如何在遭到疫情的摧殘下,找出通往經濟復甦的路徑

報告中WEF先是提出未來全球經濟復甦三部曲的路徑圖,首先必須是落實抗疫於可控制範圍,接着則是應端出具可操作性的復甦對策,進而則也應做好政策產業轉型規畫。同時也強調全球經濟復甦,必須更重視永續性及包容性,才能超越短線操作及相互排擠對抗所帶來的後遺

進一步檢視WEF 2020的特別版報告,儘管沒有援例做出各國整體競爭力的排名,但倒是歸納出在疫情衝擊下,展現韌性、經濟表現較好的國家所具有的五項特點,包括(一)數位能力優異,有能力遠距上班。(二)社會安全網及金融制度健全,可防止企業破產勞工失業。(三)政府治理能力佳,能調和公衛及經濟政策。(四)有完善醫療體系,讓民衆可容易取得醫療資源。以及(五)具有對抗冠狀病毒的經驗。而報告中同時也肯定臺灣在第(二)、(四)及(五)三項的表現,足爲各國的範例

有關臺灣在今年新冠疫情衝擊下的總體表現,得到WEF的高度肯定,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邇來國際間針對2020各國經濟表現的評估,臺灣同樣也繳出亮眼成績。而最新的例證則是,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和臺灣綜合研究院,於16日分別公佈了2021年各項臺灣總體經濟預測值。其中,臺綜院對臺灣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爲3.53%,而中研院經濟所則認爲可達到4.24%,估值大幅領先各公民機構及研究單位。

儘管臺灣經濟前景向好的訊息,讓大家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覺,甚至引發望梅止渴的效應。但誠如臺綜院長吳再益所言,目前是臺灣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期,其中固然有機會但也有挑戰,且全球經濟的恢復仍有一段漫長且充滿不確定的過程要走。而對臺灣來說,影響未來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因素,至少包括中美關係新局勢、產業發展極端化、區域自由貿易、新臺幣升值與國際熱錢流入所出現的臺灣股市、房市及臺幣匯率「三飆現象」等議題

除了在樂觀期待中,不應輕忽可能隨之而來的挑戰與風險,回到WEF所匡列的經濟表現良好國家的五項特點,其中臺灣未受到WEF肯定的第(一)項和第(三)項,毋寧更值得包括政府、產業與社會大衆的正視與反思。

以第(一)項數位化能力優異,有能力遠距上班而論,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的迴應是「數位化已在我們的基因裡了」。這句話固然基本沒錯,但數位化雖然已落實產業可以遠距上班、生產,學校可以遠距教學,但在其他領域則仍應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以受到疫情直接衝擊,影響民衆就醫和醫護人員承受更大工作壓力而論,大陸對岸包括騰訊、阿里、百度網路巨頭從2014年開始,就先後展開線上醫療佈局。而在今年初疫情引爆後,百度火速上線「問醫生」,提供肺炎病症患者線上醫療諮詢服務。光是在春節期間,就曾創下單日最高逾670萬人線上問診的數據。同時也帶動大陸的醫院及醫療人員認識在線醫療已是實體醫院一種必備的能力,迄今已有超過10萬名專業醫師,開始啓動線上問診。

相較於大陸的醫療問診因勢利導已經朝數位轉型,臺灣的數位化誠然已經成爲相關產業和大多數人的基因,但是未見轉型及全面落實,有再好的基因也只能徒呼負負了!

至於第(三)項有關政府治理能力的指標,就公衛和經濟領域而言,雖然衛福部和財經部會各自繳出相當亮麗的成績,但WEF的重點在於跨部會之間是否能夠調和,纔是檢視政府治理良窳的關鍵。而就這一點來看,臺灣行政體系各自爲政,協調整合不易的積習卻是形同痼疾顯例就是行政院推動中的政府組織再造,規畫要將科技部改爲科技發展委員會,讓2014年才從國科會改制的科技部將成爲最短命的部,而其理由竟是科技部無法推動跨部會科技相關政策、業務的整合。

准此,則最好文化部也應回覆爲文建會,而業務橫跨最廣的內政部自然也該改爲內政協調委員會了!如此的治標不治本,又如何期待政府治理能力能夠得到WEF的正面評價了!

古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行政體系本應一體,分工而不能整合,提升臺灣競爭力將形同畫餅充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