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未來20年,我們需要怎樣的中央銀行?

工商社論

由四位臺大經濟教授研究員所出版的專書《致富的特權》,最近引發各界熱烈的討論,引起爭論的原因之一是四位作者中的三位,一位是中央銀行前任理事、兩位是央行現任理事,這是臺灣官場極爲罕見的內部人出書檢討自己組織決策的案例。

引起爭論的原因之二是,著作觸及敏感的匯率利率政策,同時探討中央銀行決策機制與制度的根本,這是過去20年來從未見過的討論。更進一步,三年前卸任的中央銀行總裁淮南,歷任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任總統,他的決策連總統都不敢挑戰,專書的討論引發「挺彭vs.反彭」的陰謀論經濟學教授的專書蒙上濃厚的政治陰影。

我們認爲,挺彭/反彭的爭辯並沒有意義,對於臺灣經濟發展也毫無助益。前總裁彭淮南自1998年起擔任中央銀行總裁,直至2018年卸任,20年間取得四任總統的信任,領導央行上下齊心奉獻,緊緊守住寶貴外匯存底,任何政治人物都無法染指,在數次金融風暴狂襲的危急時刻,央行更是臺灣金融與經濟穩定的定海神針。在到處都是地雷、官不聊生的臺灣官場,向一位戮力從公逾半世紀、廉潔專業官員給予致敬,是現代社會基本禮貌

我們現在真正應該面對的課題,是「後彭淮南時代」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中央銀行?彭淮南從1986年出任央行經濟研究處處長,開始參與央行決策,當時PC286剛剛問世,官府公文還在用手寫與刻鋼板,臺灣面臨巨大匯率升值壓力,行政院長俞國華與央行總裁張繼正「匯率每天升值兩分」的操作手法引爆了房地產與股市炒作泡沫,當時年輕的彭淮南必然抱持着改革的決心,對於央行的政策有高度反省,才能在未知的全球變局中打造出他的時代。

1961年中央銀行在臺灣復業,彭淮南參與了近半個世紀,此時正是承先啓後關鍵時刻。迎接AI世代、網路原生族羣即將成爲社會主流,國際金融技巧不斷翻新,未來20年,我們不可能再靠着彭淮南留下的勝利方程式一招打遍天下。臺灣中央銀行要如何與時俱進,用新的技術與工具,把彭淮南留下的成績發揚光大,這是所有央行官員、貨幣金融學者、金融行業領袖、行政院長、與未來的總統,都無法逃避的責任。

從這個角度來看,四位臺大經濟學者所出版的專書,無疑就有了一定的歷史價值。如果把《致富的特權》聳動的封面標題拿掉(這顯然是出版社編輯爲了吸引讀者所下的標語),四位經濟學者真正的意圖,是以系統化客觀數據、一般金融從業人員讀得懂的論述,試圖探索2020年代臺灣中央銀行決策的可能性。這是臺灣2、30年來第一次有經濟學者嘗試對中央銀行的政策進行系統性的全面探討。社會科學原本就不是物理學,沒有絕對正確或是否定的答案,但是坦率與客觀的討論具有高度價值。

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採用破天荒的量化寬鬆,是植基於他自己與Fed官員超過30年的專業研究,加上Fed強大的專業研究團隊對日本與歐洲央行政策效應的透切瞭解,才能在急難時刻採取違反傳統智慧的手段,拯救了美國與全球的危機。先進國家關於中央銀行政策的學術論文與媒體討論都極爲豐富,這是世界一流國家共同的特徵。

早年臺灣曾經有過王作榮蔣碩傑王蔣大戰,在樑國樹、許遠東擔任央行總裁時期,臺灣的貨幣金融專家也曾兵強馬壯,然而當今學術界研究總經與貨幣金融政策的學者屈指可數,過去二十餘年彭淮南將所有寶貴的時間都投入實務操作,並沒有留下學術論文,對於任內所做的利率、匯率、以及央行組織的決策,也都只有簡短、去蕪存菁的理事會紀錄,外加提交給立法院的官式報告。

新臺幣匯率與利率水準的設定、央行對監管銀行與機構的獎勵與懲處、當年如何度過海嘯危機、爲何壽險公司將巨大的國民儲蓄都移轉爲海外資產等等徹底影響國民財富的央行決策,都應該要有更豐富的專業論述以供後人學習、參考與檢討,臺灣新世代的政治領袖更應該要獲得基本的訓練,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最佳的政治判斷。

另外,先不提歐美日等主權貨幣大國的央行,與臺灣經濟規模相近國家的中央銀行,近年國際化的腳步、彼此互動交流的頻率極高。泰國央行總裁Veerathai Santiprabhob 於46歲就接下重任,哈佛經濟學博士的顯赫學歷只是表面,泰國央行官員國際化的速度與深度都超乎臺灣想像;澳洲準備銀行行長Philip Lowe從基層實習生做起,獲得在歐洲多國央行歷練的訓練,MIT的博士讓他與頂尖經濟學家緊密連結;即使政治鬥爭劇烈的馬來西亞也在2018年選出女性央行行長Nor Shamsiah Mohd Yunus,她也有IMF國際資本市場副總裁的經驗,在她領軍之下馬來西亞央行的專業與國際化的進步值得重視。

「未來二十年,我們需要怎樣的中央銀行」?這是我輩無可逃避的歷史任務,理性客觀、坦誠專業的論證,是一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