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信託2.0上路 安養信託要走出現有框架

工商社論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可說是歷任主委中,最重視信託業務的一位,他曾說:「信託是最有溫度的金融工具。」顯示他對信託業務有着高度的期許。今年520上任後,黃天牧推出一系列金融政策、願景,併力倡「信託2.0計劃」,而在信託2.0的幾個重要計劃中,以安養信託2.0最爲重要;他主張,在臺灣急速邁入超高齡社會的今天,安養信託2.0將是構築社會安全最重要的一張防護網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在2018年達到331萬人,佔總人口14.1%,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國發會並預估在2026年,我國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成爲超高齡國家的一員。顯示安養信託對臺灣社會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

雖然安養信託是高齡化社會的安全防護網,但目前臺灣推動的成果仍嫌不足。根據信託公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全體辦理安養信託契約人數僅2.6萬人,累計信託財產本金爲297億元,平均每人交付的信託金額僅約114萬元。也就是說,願意參加安養信託的人口,在銀髮族中可說是九牛一毛,願意交付的金額也非常有限。這顯示臺灣的安養信託業務,承作績效不佳。

在黃主委提出信託2.0計劃的同時,安養信託能否透過1.0升級爲2.0版本,提升國人的接受度,將是政府和全體銀行、信託業者的重要課題。根據黃主委的計劃,信託2.0的主要方向有三:

1.力推跨產業信託,結合異業合作,以提供多元的服務

2.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的來臨,打造友善住宅,推動在地安養。

3.強化資產管理,保障各族羣的經濟安全。

那麼,無論是信託2.0、或是安養信託2.0,它與1.0版本相較,到底有何差異

首先,過去的信託業務着重在「財富管理」的「金錢信託」,黃主委所推出的信託2.0,則是希望打破過去着重在財管金錢信託的角度,把信託打造爲更具普惠性質、更能全方位滿足國人各類需求的金融服務,包括安養信託、員工持股信託、家族信託等。

同時,安養信託2.0也把過去單純的款項代收代付,擴大到跨業結盟的多元服務。比如,過去在安養信託1.0的時代,信託人入住安養機構後,受託銀行僅透過他信託的財產,按期代付安養機構的費用;但在2.0的時代,受託銀行更積極的透過銀行的土建融、多元化信託等服務,評估引介優質的安養機構或安養社區,獲得更客製化一條龍的信託退休服務。同時,退休後也可以結合「以房養老退休金的給付,或與多元業者合作,提供居家照顧、健檢安排、醫療接送、輔具裝修、安養機構入住等,並可結合醫院醫療、社會福利及安養機構等,提供安養照護以及各種保險金給付信託。

也就是說,未來的安養信託2.0的主要精神,既要結合安養、建築、休閒、醫療與教育等業別建構多元化的服務生態圈,又要將單純的「金錢信託」、進化到跨業合作的「全方位信託」。這樣一來,一則可以促進信託業務發展,二則也可以建立更優質、平價普及的信託服務體系,更且也符合普惠金融的目標。

其實,信託業已發展出創新的信託型態,透過不動產開發信託,結合都市更新或公有閒置土地,開發安養住宅、日照中心等機構。舉例來說,合作金庫銀行就整合租賃權信託、不動產信託、營建資金信託、預收款信託及安養信託等,已規劃協助建構「高齡長照安養宅」,由銀行的銀髮族客戶擔任投資人,將錢存進信託帳戶,取得安養住宅的入住資格。銀行方再與建商共同成立安養住宅專案,完工後交給專業機構負責營運,此即爲安養信託2.0制度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示範。

面對高齡化浪潮,唯有推動長照產業化、鼓勵異業合作、建立跨產業安養信託生態,纔能有效推動信託2.0、安養信託2.0,進而建立「安心終老」的祥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