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豆渣再製成貓砂 開創零廢棄物豆腐產業

工研院開發豆渣再製而成的「貓砂」產品,開創豆渣再利用的新商機。(羅浚濱攝)

豆類製品剩餘物經過循環經濟科技變身,也能變成寵物用品!工研院團隊特別針對大豆衍生的廢棄物豆渣,研究成份後開發出低成本乾燥保存技術,推出豆渣再製而成的「貓砂」產品,開創豆渣再利用的新商機。

工研院中分院執行長李士畦指出, 臺灣一年進口約250萬噸的大豆,製作豆漿豆腐豆乾等各種食品,相對衍生約40萬噸的豆渣,在常溫下置放3天就會腐敗發臭,進而對環境空氣都造成污染

李士畦說,過去豆渣最常見處理方式是做堆肥處理,或者轉售給養豬業者做豬飼料,由於近年受到非洲豬瘟影響,多數養豬業者不願意再收購豆渣做爲豬飼,使豆渣傳統去化出路面對極大考驗

工研院得知業者面臨的困擾,研發團隊投入豆渣去化的研究,分析豆渣含有的成份,發現豆渣本身富水量吸水性很高,如果要能夠廢物再利用,最大困難點在於如何將豆渣乾燥及脫水。

李士畦指出,工研院研發團隊先將原本含水量80%的豆渣降爲10%,成爲豆渣再製品的基材,初步考量其吸水性的特質調配製成的「豆腐砂」,可以直接做爲喵星人使用的「貓砂」。

李士畦並說,豆腐砂如果再添加麪粉食材原料,還可研發做成寵物餅乾等產品,深具寵物市場商機。

工研院目前已協助桃園豆腐公會廠家,開發豆渣應用技術與整合規畫服務,期望能結合循環經濟議題,將原需耗費成本清運的豆渣廢棄物,有效轉化爲深具附加經濟價值的貓砂,進而帶動開創零廢棄物的豆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