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新科七院士-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 職涯一路追隨興奮感

臺積董事長劉德音(右)

27年前加入臺積電,如今已經從創辦人張忠謀手中接棒兩年的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當初加入的初衷、正是想蓋一座世界級晶圓廠!

上個世紀末,美國科研界欣欣向榮,到處充滿機會與希望的氣息職涯一路追隨「興奮感(Excitement)」前行的劉德音,當時正在貝爾實驗室進行基礎研究,在一次論文研討會上,得知臺積電將投入10億美元,興建第一座八吋廠時,沒有太多考慮就決定加入。1993年他回到臺灣,看到大片建廠預定地,興奮感再度涌上心頭,彷彿一座巍峨的晶圓城堡,已在他眼前拔地而起。

劉德音參與八吋廠,之後更主導第一座十二吋廠的興建,這在當時幾乎沒有前例可參考。「我在貝爾實驗室時做的是基礎研究,培養出尋找下一步的能力。做基礎研究的人幾乎可以做任何事,只是做事的方法不太一樣。」劉德音把做研究的邏輯套用到製造上:他不看同業買什麼設備,而是要求同仁國外收集資訊,評比最適合的方案;再如布建設備管路,過去習慣借重老師傅經驗直覺,但劉德音一定要求工程師先畫3D設計圖,充分討論,確認合理可行後才執行。

「建立流程是一種習慣,」劉德音相信凡事必有其道理,如果光憑既有經驗,不容易有突破。但在建廠過程中,他也發現臺灣工程師有彈性、願意學習又肯努力,這是在美國看不到的。他希望用美國的專業知識融合臺灣工程師的精神,「打造一個比美國半導體巨擘更好的晶圓廠!」

劉德音追根究底實事求是態度,也讓他成爲高良率的保證。2008年,臺積電導入40奈米制程,因良率遲遲起不來,張忠謀找來劉德音幫忙救火,不出3個月,就把良率問題搞定。當時他在晶圓廠穿着無塵衣,透過視訊回答法人問題時,所展現的從容與條理,更讓外界至今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