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新興科技領航邁向2050淨零碳排

工研院攜手產官學研於19日舉辦「極端氣候下的新常態─以新興科技達成淨零碳排的機會與挑戰論壇,並共同宣示朝向「2050淨零碳排」努力,工研院也將扮演協助臺灣產業邁向淨零永續的先鋒,推動技術創新與商業化,搶佔綠色經濟成長動能。論壇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經濟部次長文生、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臺電公司董事長楊偉甫政府企業領袖,從政府政策、使用端、能源供給、產業製造、環境永續等面向,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提供建言,希望以新興科技在變局中掌握先機,共創淨零碳排、永續共生的未來。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指出,臺灣近期的乾旱,顯示氣候變遷已經來到了家門口。他強調,我們討論淨零碳排的問題,不光是臺灣是世界村的一份子,所以要遵守國際趨勢與約定;國際間許多個別廠商,都開始要求淨零碳排,如果臺灣走得太慢,臺灣的出口貿易、甚至競爭力也會受損,因此綠能永續、環保發展,已經變成國家競爭力的象徵。

爲此,龔明鑫表示,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中,已經將「2050年減少排碳50%」入法,行政院跨部會協調也往這方向在努力,但現在國際的要求已經不止於此,希望「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在這樣的目標下,我們既有的思考模式就要有很大的改變,儘管這個挑戰性非常高,但我們要儘量來做,至少不能比別人慢。

「在淨零碳排的議題上,沒有人是局外人,」龔明鑫也透露,政府現正啓動跨部會協商,等大致的方向出來,科研預算可能會做些調整,超前部署投入技術研發,甚至在相關法規作配套設計,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盡力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經濟部主管的能源跟製造部門,碳量佔比超過7成,責任重大。經濟部從去年就已經跨部會商討相關因應作法,盤點降低碳排放有路徑方法:第一,零碳或低碳電力。這個部分臺電已積極建立市場,包括備轉市場等,把更多新興科技與民間業者能量導引進來,把餅做大;第二,製程減碳。石化、鋼鐵、水泥等產業,在排碳量名列前茅,經濟部也召集中油、中鋼等相關國營事業,積極討論降低碳排放的做法,像是聯合工研院、中研院等研究機構,成立先進觸媒中心,對減碳所需的觸媒進行開發;第三,固碳技術。包括二氧化碳捕捉、利用與儲存(CCUS)等,加強相關投資與開發,朝技術商業化邁進。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已是國際減緩氣候變遷的共識全球已有128個國家,宣示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佔全球總排碳量三分之一的中日韓也相繼跟進;不僅如此,美歐兩大經濟體將針對高排碳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在在顯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氣候變遷已爲世界趨勢。臺灣是全球科技產業重要的供應鏈夥伴,許多國際大廠已要求旗下的供應鏈廠商,承諾產品使用100%的再生能源,蘋果、Google等公司更將碳中和目標提前到2030年,對下游供應鏈來說,能源轉型不只是環保、永續的問題,更攸關產業競爭力。臺灣產業要打入國際供應鏈,就必須掌握此關鍵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科技創新是實現淨零碳排的重要關鍵,有助於降低綠色技術的成本,甚至催生新型態科技。劉文雄表示,工研院已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將提出臺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與產業技術發展策略藍圖,以技術科學思維,從能源供給面、需求使用面、產業製造面及環境面等四大面向,提出跨領域整合技術解方,例如整合多樣化的零碳電力資源,提供整體電力需求;改善製程技術來提高水資源再利用;藉由創新商業模式與共享平臺提高資源利用率,改變使用行爲;導入先進負碳排及碳捕捉技術,減少溫室氣體等。

希望連結各界跨領域專家,推動跨域整合與產業創新,以減碳科技力推動臺灣低碳轉型升級,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永續未來。劉文雄強調,「2050淨零碳排」是創新科技很好的商機,因爲「我們不可能用現在的科技,解決30年後的問題」,也期待藉此論壇的機會,匯聚大家的智慧,喚起淨零永續的共識,大家一起來努力。

此論壇也邀請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從使用者的角度、以「達成淨零碳排,正視氣候危機和經濟發展的因果關係」爲題表示,要達到淨零碳排,必須從大量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轉型到使用更少資源來滿足需求,讓經濟活動不須仰賴資源耗用的循環經濟模式。因此基金會提出「CC4CC」倡議(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期待臺灣紮實的供應鏈基礎,能夠引領全球對話,彰顯Taiwan Can Lead 的風範。

臺泥董事長張安平以「歷史與大自然的對話」爲題,探討人類是否從歷史中找到錯誤的借鏡。他認爲2020年快速席捲五大洲的疫情,世界各地接續發生的天災,正是歷史以及大自然在跟我們對話。張安平認爲,未來的問題已經不是單一國家或單一地區可以自我解決的,下一個自然界的疫情爆發或者溫室氣體效應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所造成的氣候災難,對我們居住的這顆藍色星球和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將會越來越難以收拾。我們現在的決定,將決定未來我們的子孫生活的樣貌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則由產業製造端來談「以低碳創新碁磐,打造企業綠色轉型」觀點,朱志洋強調,面臨低碳時代,只有創新科技思維,才能持續成爲贏家。若企業致力於發展低碳創新科技,除了改善企業能源使用效率,也可以帶領企業進入新時代與商機,打入全球新的供應鏈,進而維持國際市場競爭優勢。

臺電董事長楊偉甫也針對「淨零碳排與極端氣候下,邁向電業新時代」的議題,由能源供給面向指出,電力產業自1980年代即面臨第一波自由化之典範移轉,2000年氣候變遷議題掀起第二波能源轉型典範移轉,如今在各國大力推動再生能源與受極端氣候影響能源供應下,電業已邁入第三波淨零排放典範移轉。臺電公司面臨減碳與氣候變遷挑戰,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與數位轉型,研擬氣候調適策略,未來將參考國際淨零排碳發展路徑,跳脫傳統框架,積極跨業跨域合作,邁向電業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