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調查疫情衝擊制業慘況 電子業3月初恐面臨斷鏈

工總理事長王文淵,資料照。(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餘弦妙/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於年前爆發以來,因受到中國大陸諸多省市封城延後開工,以及將中、港、澳列爲疫區,限制交通運輸、原物料供應、人員往來等影響臺灣製造業廠商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根據全國工業總會調查,製造業面臨供應鏈斷鏈產線停擺以及資金無法週轉問題。其中,若來自中國的原物料仍無法順利出貨,廠商評3月初恐面臨斷鏈。

工總表示,爲了解廠商受此次疫情影響狀況,已針對旗下157個產業公會會員代表廠商進行全面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此次我製造業面臨了包括供應鏈斷鏈、產線停擺、訂單減少,以及資金無法週轉等問題。

工總以電子業爲例,中國湖北省廣東省等疫情重災區均爲電子零組件主要產地,其中,湖北省武漢仙桃黃石等地更是電子業上游印刷電路板廠羣聚之處。受各地處於封城狀態影響,原物料均無法順利出貨,假如中國疫情持續延燒,廠商評估3月初電子業就可能出現斷鏈狀況。

另外,工總提出,製藥業因原物料多數由大陸進口,部分原物料即將用完,未來即便大陸逐步復工,恐需優先供應大陸內需爲主,屆時臺灣製藥廠商的生產仍會出現問題。

此外,中國大陸封城導致業者產線停擺,工總進一步說明,除了湖北及部分地區外,中國各地宣佈在10日起復工,但許多城市持續採取封城管理,內陸交通運輸幾乎中斷,工人無法返回廠區工作,即便回到廠內,也要隔離檢疫14天。同時,業者必須向地方政府提報完整復工計劃,經審批後才能復工。

因此,許多廠商認爲2月底前很難全面恢復生產,尤其是需要大量人力的電子組裝廠,目前復工進度仍相當緩慢。若遲遲無法完全復工,廠商擔憂將遭砍單,進而影響企業經營。

工總說,況且業者也面臨訂單減少,再加上民衆不願出門,實體零售業大受打擊,連帶衝擊食品、紡織等製造業,逢年節旺季,業績卻十分慘澹。假如短期無法控制疫情,恐將進一步削弱經濟成長動能、影響民衆收入,甚至打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銷量。除了影響臺商的出貨外,臺灣生產晶片光學鏡頭等商品出口也會受到衝擊,未來局勢難以樂觀。

還有資金面問題,大型企業還有調度資金的餘力,不過,中小企業對抗突發風險的能力較弱。依目前工廠停工、物流停擺、銷售下滑的狀況,對中小企業的資金週轉帶來很大的挑戰。

工總透露,據瞭解,廠商面對的困境主要爲在營運收入銳減的情況下,仍須承擔薪資租金利息等支付壓力,故亟需籌措營運週轉資金,或是獲展延還款期限、緩繳本息等措施,盼望政府能協調金融機構持續協助業者,切莫雨天收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