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期。進入智能網聯汽車下半場,IT化、智能化、網聯化推動了各種應用的發展,汽車已經成爲以個人爲中心移動的第三空間。”在日前舉辦的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峰會上,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羅蕾總結道。
同時羅蕾也提醒:“整個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佈式向集中方向發展,技術上仍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智能汽車還要進一步向車路雲協同方向發展,需要高實時、高帶寬主幹的通信網絡,以及高性能、高實時支持異構多核心的軟硬件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構建軟硬件的生態。”
在羅蕾看來:“車規級芯片和操作系統是決定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競爭的關鍵,也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後摩智能創始人兼CEO吳強也表示:“傳感器越多,算力需求也越高。隨着智能駕駛算法越來越複雜,技術上對芯片的開放程度要求也很高,這是高階智能駕駛帶來的新需求。”
車規級芯片的重要性對自主可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吳強認爲:“在所有的技術創新方向裡,‘存算一體’路徑非常有希望,即把存儲、計算融爲一體,重構智能駕駛芯片。此外,‘存算一體’還可以用相對成熟的工藝去做出媲美先進工藝的算力和能效比,在目前的國際大環境下,它存在特殊的意義,可以保證在極端情況不被‘卡脖子’,實現芯片國產自主可控。”
再來看軟件方面,“如今車輛的功能越來越複雜,傳統的軟件架構已無法滿足車輛的發展,我們需要採用一些新的標準化架構。”羅蕾表示,“此外,在數據安全方面,整車和車路系統也要構建多域融合、多層次的網絡與數據安全縱深防禦體系。未來智能汽車操作系統需要融合虛擬化技術,多內核、多中間件的系統滿足功能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要求,還要面向‘軟件定義汽車’的服務需求。”
總體來看,“智能化正在成爲確定性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市場中,中國的汽車產業在智能化上發展是最快的。”東軟睿馳總經理曹斌指出,“在整個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一旦由市場的發展優勢發展成技術優勢,再進一步變成生態優勢,那麼發展出生態的國家或地區的市場,在整個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就會持續處於領先位置。”(中國經濟網 記者陳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