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養貓習俗慎重如同嫁娶 領養人要送上「聘禮」迎接

▲古時送貓養貓,如同嫁女兒一般以禮相聘。(圖/盧紀君攝/時報文化《貓事大吉》)

文/心岱摘自/時報出版《貓事大吉》

來聘她的人不斷答應會疼愛相待,並允諾會給溫暖的毯子睡覺,每餐也會準備魚鮮,但即使如此,做母親的卻始終難以放心……

貓進入人類社會雖然有五千年之久,但在遠古時代,貓並非一開始就被視爲「寵物」,合理地說,應該只能算是「半家貓」,飼主最多給貓一餐,以交換貓在穀倉捕捉老鼠的工作。當時的貓生活自由自在,以自然的繁殖與淘汰維持着貓的族羣與勢力,人們要養貓,必須等待鄰居或親朋母貓受孕,並獲得飼主的允諾。到了迎接小貓時,一定要送上「聘禮」,其慎重如同嫁娶之儀式。清咸豐年間,永嘉人黃漢將古今典籍裡面所蒐集到的貓資料編撰成《貓苑》一書,書中記載黃山谷詩句「買魚穿柳聘銜蟬」,意思是「用柳條提着買來的鮮魚將貓迎娶回家。」中國各地方的聘貓習俗互異浙江人用加鹽的醋,比對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裹鹽迎得小貍奴」,可見用鹽當聘禮的流傳已有相當歷史。蘇州話念「鹽」爲「緣」,所以在婚嫁時送「鹽」和「發」代表「緣法」。想必聘貓用鹽,也是取「緣」的意涵

紹興人聘貓用的是「芋麻」,當地有「芋麻換貓」的成語潮洲人用糖當聘禮,富貴人家則更加豐富,如備上:茶、黃芝麻、大棗豆芽等。

臺灣習俗亦是以「砂糖或糖果」爲主,有的則換成「白米」或「紅包」。

▲古代把貓稱爲「貍奴」。(圖/朱瞻基_明代作品五狸圖卷

▲中國最早的貓文獻:清代的《貓乘》與《貓苑》,記載古代養貓需準備「聘貓禮」。(圖/盧紀君攝/收錄於時報出版《貓事大吉》)在六零年代,六歲的我跟着父親田莊伯父家迎貓的過程,一清早搭上人力三輪車,車裡滿載了禮盒,父親說,都是製作冬衣的「料子」。伯父家是佃農,稻穀、雞鴨等吃食都不缺,而開「布莊」的父親,大方的以昂貴衣料當作「聘禮」。父親交給我一袋大兩斤的砂糖,讓我提着,當伯母帶我們去看母貓窩時,最先擡眼的小貓,便是要跟我們回家的貓。一切似乎都有命定,我剛剛蹲下身子把糖放一旁,一隻黑色小貓聞聲掙脫了貓媽媽的乳頭,好奇地四處張望,終於走到我的身邊。伯母說,一般人不喜歡黑貓的,你可以再選選。父親說,哪有這事,什麼貓都好,沒有分別心的。伯母應和的說,黑貓抓老鼠頂拿手。接着拿一個小紙箱把黑貓裝進去,這小貓完全沒有驚恐地掙扎。當我們步出穀倉時,我聽見母貓的騷動,但沒有人回頭關切,一切都是天經地義,這一直要等到我長大了,我才知道小貓離乳時,母貓是如何忍着像刀割的疼痛,這種哀慼之情,當時的我毫無察覺。歷經半個世紀,禮聘貓的習俗早已消失不再,貓只的來源有人工繁殖場、有被遺棄街頭的流浪貓,反而等待母貓受孕生產小貓的機會很稀有,大部分的貓小小年紀就被送去閹割、結紮。有一天,朋友送來一個紙箱,打開來,先聽到微弱的喵喵聲,一團破布包裹的東西在蠕動。最搶眼的是一張紙條,寫着:「善心人士,請收養他。」箱子角落放着一罐已經打開過的貓奶粉與小奶瓶。這種棄嬰故事不稀奇,市井皆常聽聞,如果你沒有遇上,是麻木不仁的;但當紙箱從天外飛進你家,這時,就不只是一個笑話而已。這個禮物是輾轉而來的,也就是善心人士發現了紙箱,但自己無法處理便送到我家。「因爲是一隻黑貓,你不是很想要有黑貓嗎?」朋友說。我也承認,童年迎黑貓的記憶難忘,這些年確實很想再養黑貓,可是,並沒有料到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緣分啊。我就是那個媒人,還不知感謝?」朋友理直氣壯。乳貓根本還沒有睜眼,想來初生還不到十天呢,失去媽媽哺乳的幼貓,不但飢餓難耐,也將會失溫而亡,我望着在我掌心蠕動的小傢伙,一時也不知所措,眼前籠罩着不祥的氣息。「既然來你家,你一定要收留。」朋友看我不說話,便用威脅口氣。我滿腦子在想着,這是怎樣的一場生命連結與變局?原來不相干的我與小貓,只因爲「黑色」而結緣嗎?還是我爲了要幫忙解決「朋友」的難處,而不得不扮演那個紙條上註明的「善心人士」?「何況,你家多養一隻貓也是福氣。」朋友的這種說法,我沒有反駁的藉口,因爲小貓就在生死邊緣。牠來自何處?貓媽媽一定苦苦在找尋這個嬰兒,遺棄牠的又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忽然覺得這世界上,大概沒有一個生命和另一個生命是絕對沒有關係的。在冥冥之中,藉着什麼氣息或聲音,我與小黑貓的命運開始交會。從前,貓要用「聘」的,也就是把貓當成女子下嫁的意思,這是何等的美事一樁。而現在,貓不是被當成「商品」買賣,就是棄之如垃圾。在《貓苑》書中,作者張夢仙在江西當官後,曾經以〈嫁貓〉爲題徵求各方詩文。他自己發表的文章內容如下:天底下有這麼多不可多得的動物,一般人養貓就像養女兒,剛出生就費盡心思當她的母親,撫養長大便期待她會捕鼠。她的品相優良,毛色特別,無論是發威或撒嬌,那喵喵聲響如同天籟。於是有人上門來提親,在收到鹽聘要將她娶走時,做母親的想反悔已經遲了,只能抱着她辭行,心中不捨淚流滿面。仔細整理她脖子系的銅鈴和美麗的皮毛,送出門時還再三叮嚀:要勤勞滅鼠,以博取主人歡心、不可怨天尤人自己受苦。來聘她的人不斷答應會疼愛相待,並允諾會給溫暖的毯子睡覺,每餐也會準備魚鮮,但即使如此,做母親的卻始終難以放心,嫁了女兒完成使命,卻給母親留下一生的遺憾。這篇〈嫁貓〉之文,當時感動很多人,可說是愛貓如命的經典之作。回到現代,我的黑貓雖非「迎娶」得來,卻是從天而降,我珍惜這樣的緣分。無論是古代或現代,無論貓來自何處,我相信,貓永遠都是人類的守護神

★本文經授權同意,摘自時報出版《貓事大吉》。未經同意禁止任意拷貝轉載。

★作者心岱,資深貓作家。從小身爲幺女的她,可說是由貓咪陪伴長大,文字創作也緣起於貓的生活啓發,堪稱貓的最佳代言人。1992年成立臺灣第一個愛貓組織,10多年來舉辦大大小小跟貓相關活動、發表相關文學作品,是動保意識與生命教育開疆拓土的先行者。至今,所出版著作已多達50本,其中許多題材與貓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