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至上」取代「工程至上」 波音主管自褒:我一人抵過你們所有人

圖文/鏡週刊

1996年12月,波音宣佈以130億美金的代價,併購美國另一家飛機制造廠──麥道公司,成爲橫跨民用軍用兩塊市場的全球最大航太公司。

但在部分業內人士眼裡,那一天也是波音從一家「工程至上」的職人工廠,轉變爲「股東至上」營利企業轉捩點

前波音員工Stan Sorscher,就是對此提出質疑的人士之一。

擁有物理博士學位的Stan Sorscher,是在1980年進入波音工作,擔任工程師。剛踏入波音時的Sorscher對於他所看到的企業文化非常振奮,因爲波音的高層顯然非常重視品質部門間溝通,不但主管定期會與工程師開會,解決開發上的問題,各部門也不吝分享資訊和資源,公司內部洋溢着一種致力於打造優良產品的積極態度

但就在波音併購麥道的前夕,一場勞資協商早餐會卻讓Sorscher感受到波音變了。

代表資方的波音高層主管,在那場早餐會上宣佈,併購後公司將會逐步削減品管改良計劃的預算和支出。對此,身兼波音工會談判人員,代表勞方與會的Sorscher當下直接的反應是無法苟同,他指出品管改良計劃過去曾替公司省下大筆的潛在成本

根據Sorscher說法,那名主管聽完之後臉上難掩輕蔑之意,停了半晌後對他說:「我一個人在這裡說的話,比起你們所有人講的所有的話全部加起來,都更有份量。」

「他的意思,就像是在說:『我打個電話、隨隨便便就能賺個10億美金,你們拚了命改良工序,告訴我這樣做那樣做可以省40萬──誰理你啊?」

3年後,波音的高級主管James Dagnon在一次工會罷工事件中直白地對工會代表表示,工程師已經不再是波音的核心。Sorscher等人起初嗤之以鼻,堅持飛機是極端複雜的工程結晶,一家飛機廠的核心當然是工程師。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錯了。

「他沒在說笑,笨的是我們。誰纔是公司核心人物?當然是那些高層主管。」

2005年,哈佛商管系出身,曾待過寶鹼麥肯錫、奇異電氣和3M的新任波音執行長Jim McNerney走馬上任。根據Sorscher說法,McNerney治理下的波音更進一步地壓低工程師地位,要求工程師聽從上級指示,一切以趕上交期爲最高指導原則,若有異議不惜請你走路

從2004年到2011年,波音爲了解決夢幻機787叢生的開發問題,付出了高昂的時間與成本代價。然而,弔詭的是,波音的股價在這段時期反而持續走高。

「這家公司制定了一套極有效的公式:修飾盈利數字、超越獲利預期、推升股市買氣──手法精準,直逼過去波音極盛時期的飛機品質,」美國自由派雜誌《新共和》在報導評論

然而在漂亮的帳面數字下,即使是市場人士也不禁開始對波音的品質問題提出質疑。航太產業分析師Richard Aboulafia在2013年一篇文章中提到波音主管對787的頻頻出包似乎輕描淡寫,毫無警惕。

「他們只顧着強調業績和獲利有多亮麗,就像是一個不斷吹噓農作物收成有多好的農夫,避而不談農耕機壞了,修理師傅也跑了,明年要怎麼耕田只有天知道。」

更多鏡週刊報導【失控的波音(一)】飛機彷彿有自己意志 黑盒子駕駛艙驚恐6分鐘【失控的波音(二)】機師在墜落前拚命翻手冊 改款飛控軟體遭疑肇事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