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春聯的“老傳統”和“新潮流”

全球共寫新春聯

光明日報記者 劉夢 李韻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楠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我們過春節的習慣,幸運的是,我們仍然可以用多種方式感受到春節氣息。”春節前夕,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6任院長單霽翔接受連線時說

記者瞭解到,今年春節,故宮博物院新開“吉祥如意——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與“誠慎仁術——清宮醫藥文物展”兩場展覽,還爲觀衆準備了豐盛的“雲上”文化大餐。“數字文物庫”欄目全新發布15000件文物影像,並推出“牛主題文物專題”,從已公佈的6萬餘件院藏文物中甄選出與牛相關的製成高清影像,便於觀衆盡情欣賞、隨時查閱。正月初一至初七,“故宮紅”系列專題將以故宮建築藏品中的紅色爲切入點,將建築歷史、非遺傳承、文創產品等文化資源進行串聯整編,爲觀衆奉上一道別具“中國紅”味道的新春文化佳餚

“千百年來,不論帝王人家還是尋常百姓,都以貼新聯、穿新衣、吃團圓飯來表達過年的歡娛心情。”單霽翔說。故宮博物院的“雲上”活動,讓海內外觀衆不出家門,便可踏着歷史的磚瓦,體會故宮春節的溫度。

談起故宮的春聯,單霽翔介紹,與當今的習慣不同,紫禁城裡的春聯不是除夕之日才張貼,一年都不摘;而是在每年臘月二十六懸掛春聯,從乾清門、乾清宮等處開始,依次鋪開;新年的二月初三撤下春聯門神,也是同樣的順序。

之所以說“懸掛”而非“張貼”,是由於紫禁城裡各宮殿的大門上都有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門釘,春聯門神無法像百姓家一樣直接貼在門板門框上,所以需要製作好邊框後,懸掛在門上或宮殿的柱子上。

紫禁城中春聯的撰寫,主要由飽學善書翰林們來完成。“比如乾隆年間張照,就頗得乾隆皇帝賞識,經常書寫春聯。”單霽翔介紹,“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新歲前夕,乾隆皇帝御書‘春送來一門吉慶天賜與兩字平安’的春聯,賜給時任南書房行走、內閣學士的張照。”

故宮曾推出過“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貼春聯、貼門神,驚豔的場景,讓紫禁城“圈粉”無數。“天地三陽泰;乾坤萬國春”“迎春曙色金榜;近日晴光玉宸”……故宮的春聯,別具一番風味

單霽翔說,貼春聯是“紫禁城裡過大年”的開始。2019年,故宮博物院整理修復了866件套文物,將宮中與過年習俗相關的文物進行集中的、場景化的展示。50盞紅宮燈高高掛起,宮中家宴的繁華景象、中和韶樂的壯麗景觀、紛繁熱鬧的老字號市集,以及壽康宮東暖閣皇帝書寫寄語的情景一一得到重現。

在單霽翔眼中,儘管已經過了600歲生日,“雲上”的“網紅紫禁城”,不僅有成熟、穩重、睿智的氣質,更充滿了青春、活力朝氣。與此相同,光明日報今年的“全球共寫新春聯”活動也在“雲上”營造了鮮活的新春氛圍。“幾千副原創春聯匯聚起來,讓傳統文化在線上彰顯出活力、傳統民俗雲端煥發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