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稻田轉作薏苡 農委會:每公頃可獲利10萬

薏苡水田移植栽培示意圖。(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農委會表示,自2016年的一期作開始,苗栗改良場預計苗栗縣沿海及再生稻地區擴大推廣薏苡種植面積約10公頃,北部地區農友多有水田耕作經驗稻田轉作薏苡,不僅省工產量佳,農民收益可達每公頃10萬元,優於一般農地休耕的政府補助金、二期稻作或再生稻。

苗栗區改良場表示,爲協助推動再生稻田轉(契)作進口替代作物,並配合雜糧技術服務團示範推廣工作,該場於2015年二期作時,在苗栗縣苑裡設置薏苡示範田、提供栽培技術,以輔導轄區農民轉作經濟效益更高、並可增加糧食自給率的進口替代作物。

苗改場指出,國內薏苡栽培方式可分爲水田移植及旱田直播兩種,該示範田採用水田移植進行栽培,依試驗調查,水田移植的生產成本每分地約7,000元,幹谷產量預估每公頃可達2,500到2,800公斤;若以每公斤契作價格50元計算,每公頃粗收益約爲12.5萬元,加上還有契作獎勵每公頃4.5萬元,即使扣除水田生產成本7萬元後,農民淨收益仍可達每公頃10萬元水準

苗改場強調,目前國內每年輸入薏仁泰國爲大宗,年進口量達到4,000公噸以上,而國產薏仁約在300公噸左右,自給率不到10%,顯示國內消費需求量大;值得一提的是,薏苡可利用機械插秧移植及機械採收,病蟲害發生少,加上北部地區農友多有水田耕作經驗,轉作薏苡不僅省工且產量佳,更是農民水田轉作的新選擇。

臺中3號紅薏仁。(圖/農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