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不得、管不好? 校外“小飯桌”治理陷拉鋸戰

中午沒時間管、學校又沒食堂,相當一部分城市上班族會選擇校外午託班保障孩子吃飯、午休。多年來,藏匿在城區街頭巷尾的一張張“小飯桌”成了不少孩子放學後的主要去處。但由於普遍無證無照、行業魚龍混雜、食品安全風險高等,校外“小飯桌”飽受詬病。而離了這些“小飯桌”,不少家長工作日託管孩子又極爲不便。爭議之下,到底該如何管?

由明轉暗:“小飯桌”熱度不減

貴州貴陽老城區一些小學門口,以往中午放學時,熙熙攘攘的人羣中隨處可見舉着牌子接孩子吃飯的人。如今,這樣的現象逐漸減少了。

在不少教師看來,這是貴陽市治理校外“小飯桌”成效的體現。然而,校外“小飯桌”並未被完全禁止,部分由明轉暗。

中午時分,在貴陽老城區某小學門口,半月談記者看見多名學生走出校門,自行到附近寫字樓裡的“小飯桌”吃飯。有孩子說,現在管得嚴,“小飯桌”工作人員不再接人了,即便接也不舉牌子。

隨後,半月談記者來到該“小飯桌”所在的樓層,工作人員異常敏感,關於午託班的開餐、收費、規模等隻字不提,且進門須刷卡。在門口,半月談記者聽到屋裡傳來孩子的說話聲。

貴陽市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儘管這幾年當地不斷加大整治工作,也未能完全取締校外“小飯桌”。“由於門檻低、從業人員流動大、開辦地點隱蔽,要全面摸清楚校外‘小飯桌’底數相當困難。”

“一刀切”關了,“一陣風”後又鬆了

半月談記者梳理髮現,圍繞校外“小飯桌”治理,全國多地一直在積極探索,但始終未能找到有效解決方案

半月談記者從教育部門瞭解到,目前政府努力通過在校開辦食堂或者委託校外機構配餐等方式解決學生吃午飯問題,但不少中心城區學校條件有限,不能開辦食堂。“此前開辦食堂條件不達標,關停了一段時間,引發家長上訪。”談到辦食堂,貴陽市一小學校長說,中午孩子吃飯、午休備受家長關心,處理不好容易引發社會矛盾。

業內人士告訴半月談記者:“此前,有地方把校外‘小飯桌’一關了之,家長帶着孩子到教育局要求託管。”

貴陽市民張麗麗說,自己和愛人都在事業單位工作,中午接孩子吃飯根本不現實,與其讓孩子在街邊攤點餐館解決午餐,校外“小飯桌”更讓人放心。

校外“小飯桌”既沒法一律關停,也存在管理矛盾。半月談記者從貴州省民政廳《關於解決午託機構亂象問題的建議》答覆中瞭解到,國家當前還未將午託機構納入行政許可或審批進行管理,暫未出臺專門管理規定或辦法。

而按照部門職責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負責午託機構的食品安全監管和相關培訓工作,老師專業知識培訓以及衛生防疫、消費等方面的監管培訓由教育、衛健等行業主管部門負責。

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認爲,類似校外“小飯桌”等機構管理不暢,主要在於缺乏專項政策支撐,且又涉及教育、食藥監、衛健等部門,往往“九龍治水”,管理難以形成合力,以致多年來始終治標不治本,陷入治理拉鋸戰

疏堵結合打造安全的校外“小飯桌”

目前,多地在不斷探索,也積累了不少校外“小飯桌”管理經驗。

比如,貴陽市於2018年5月實施“樂童計劃”,在全市所有公辦普惠性寄宿制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有託管需求的學生開展免費託管服務,建議其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參照實施。

安徽省蚌埠市出臺文件,要求相關部門對校外“小飯桌”備案公示;合肥市則通過推進“中小學午餐服務工程”解決中小學生午餐就餐問題。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表示,將結合登記審批職能職責,明確營利性午託機構登記範圍,持續推進“先照後證”改革等,避免出現監管真空和灰色地帶。此外,貴州還將充分運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貴州)平臺,會同有關部門就營利性午託機構相關信息進行統一歸集與實時共享。

貴州大學教授翁澤仁表示,校外“小飯桌”客觀上緩減了當前城市家校協作過程中的矛盾,在加強管理時既不能“一刀切”全部關閉,也不能“一陣風”監管後又放鬆了。應從學生和家長需求出發,儘快完善相關專項管理制度,疏堵結合加強監管,對不規範的堅決取締,對確實規範的適當保留。

還有家長反映,當前校外“小飯桌”地下運行增加了監管難度,安全風險也比較大。多次集中整理,會讓校外“小飯桌”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導致相關收費提高。家長希望相關部門加強摸底排查,弄清底數,以便於監管,同時引導運行更規範、價格更合理的午託機構調節市場。(半月談記者 駱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