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過境美國以扁爲借鏡? 蔡英文比蔡英文更低調

總統英文出訪「英翔專案」。(圖/記者陶本和攝)

文/陶本和

總統出訪「英翔專案」首日過境美國,今天的蔡英文比昔日的蔡英文更低調,官方慣例與建立與美方默契等理由,要求隨行記者不得在美國境內新聞處理,因此《ETtoday東森新聞雲》隨行記者僅以隨行筆記記錄短暫的24小時

從出訪前到記者們登上飛機,甚至前往邁阿密飛行的太平洋上空,都沒有人知道下飛機之後的行程,只能透過旁敲側擊與過往經驗,自己慢慢的勾勒出可能行程。

有趣的是,在出發前官方再三叮嚀,在美國過境「不會下行李箱」,全鎖專機貨艙,記者們都隨身攜帶1日的生活盥洗用品與換洗衣物,抵達住處Hilton Miami Airport時,每個人大包小包,卻不見大件的行李箱。此外,蔡英文的住處,依照美國的規定,與記者們的必須距離20至30分鐘的車程

抵達之後,蔡英文先行下機,由美國在臺協會AIT執行理事唐若文代理主席身分接機,記者則是最後下機,且到了海關整團記者出現未填入境單導致「卡關」,浩浩蕩蕩一行人填妥資料,順利過了海關也浪費好些時間,抵達住處也已經快下午3點,有一解讀是技術性拖延時間。

好不容易抵達住處,終於公佈記者的行程,全與蔡英文毫無相關。因此晚間,一羣記者跳上計程車,直奔蔡英文下榻的飯店,但得知早已會見諸位美方政要,且遭限制位置,沒多久大家就敗興而歸。

民主化的美國,出現種種採訪受限的狀況,理由很簡單,就是依規行事,本次來訪是以「過境」爲名目,而非「訪問」,所以如今身分晉升「總統」後,所受到的捆綁也有髮夾彎般的轉變。

所謂的遵守低調原則,蔡英文剛上任的首次出訪,理當建立與美方間的信任,相較於前總統陳水扁過往的過境外交模式,被稱爲迷航之旅,引起對岸反彈,連美國也痛批是「麻煩製造者」,當然要以此爲借鏡,所以今日的蔡英文比蔡英文更保守、更低調了。

不過諷刺的是,被部分人士譏爲「馬英九第二」的蔡英文,此行過境美國,回首8年前馬總統首次過境美時,也同樣是前往巴拿馬,沒有過夜所以不下行李箱、不做新聞處理、也不出席僑宴,有着「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般的場景

作者陶本和,現任《ETtoday東森新聞雲》要聞中心記者,隨行本次總統出訪「英翔專案」。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