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稅收優惠政策落實落細 首都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

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車柯蒙)近日,以“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爲主題中關村論壇在北京舉辦。北京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積極利用創新政策開創科技創新合作新局面,深入推進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等稅收優惠政策助力打造開放科學的“北京樣板”,輻射帶動全國科技創新氛圍有效提升。

在全國智力資源最密集的中關村,從“0到1”的原始創新數不勝數。

華融普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秦敬超和他的團隊正準備向着連續碳纖維材料3D打印的技術“高峰”發起挑戰,他們的底氣正是來自稅收優惠政策的助力。

“連續碳纖維材料3D打印零件性能優越,在某些應用領域可以替代金屬材料,但3D打印領域連續碳纖維材料的使用一直被國外設備所壟斷。我們將投入大幅面連續碳纖維增材製造系統的研發,有望填補國內大幅面連續碳纖維3D打印機和3D打印軟件的研發技術空白。”秦敬超表示,公司即將投入研發的費用就來自減稅降費補貼。今年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公司2022年扣除金額已超200萬元。

北京盛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黃玉偉也有着相同的體會。“隨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多項政策匯成合力,支持我們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將更好地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據北京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新一輪中關村先行先試新政實施後,全市有10139戶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同比增加4034戶,增長66.08%,加計扣除金額334.26億元。

記者瞭解到,北京稅務部門始終以落實優惠政策爲發力點,通過與財政、科委等部門聯合調研、密切協作,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以稅惠鼓勵創新、創新驅動發展,充分發揮中關村科技創新帶頭作用,帶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爲有力支持企業勇闖科技前沿無人區”,北京市稅務局與市財政局、市科委聯合制定了對已出臺鼓勵基礎研究股權激勵先行先試政策的轉發意見,併爲企業享受創新發展優惠政策提供精細服務。2022年,全市15戶企業符合享受基礎研究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59億元;29戶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股權激勵分期納稅政策,惠及4860名科技人才

北京建設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提供數字城市核心應用軟件服務的一家專精特新企業。“公司正通過不斷加強基礎空間數據加工、處理和建庫能力,積極佈局提供一體化數字城市解決方案的發展戰略。”公司負責人方剛介紹,從研發到應用,技術落地需要大量的資金,這離不開背後的“稅力量”。

“近幾年公司收入減少,資金運轉壓力增大,海淀稅務部門瞭解到我們公司符合中關村特定區域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試點政策,提供‘一對一’的輔導服務,2022年我們企業所得稅減少240多萬元,資金負擔一下子就減輕很多。”方剛說。

中關村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試點優惠對於促進首都企業技術成果轉化具有重要意義。北京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政策實施兩年以來,該政策已摺合減免企業所得稅6.34億元,成爲了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過程中重要的“催化劑”。

記者瞭解到,近期,稅務部門還將結合主題教育活動爲企業量身定製“政策服務包”,讓企業創新的步子邁得更穩,首都創新活力釋放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