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陸船翻覆案海巡選擇性揭露 猜疑愈多

陸船翻覆致死案爭議延燒逾一週,逐漸升高爲兩岸政治事件。圖爲海巡署第九海巡隊日前將翻覆的大陸快艇拖回金門料羅碼頭,進行蒐證勘驗。 圖/海巡署提供

陸船翻覆致死案爭議延燒逾一週,逐漸升高爲兩岸政治事件,但海委會、海巡署一開始避重就輕推稱對方蛇行挑釁釀禍,檢方訊問後才鬆口雙方「船身多次接觸、碰撞翻覆」等,一路擠牙膏式公佈案情,且提不出執法影像佐證,公信力已蕩然無存。昨天的記者會依舊選擇性公佈資訊,既難釋疑,反而引發更多猜疑。

海委會、海巡署官員昨在金門開記者會,強調「擱置政治、人道優先」試圖降溫,並極力澄清隱匿影片的指控「非事實」,主因是執法過程高速追逐,船身劇烈晃動纔來不及攝影蒐證,堅稱沒有錄影不影響事實真相。但連執法人員身上的密錄影像都沒有,讓外界直呼離譜,也明顯違反執法SOP。

記者會動機明顯是要「滅火」,卻窘態百出。海巡署播放勤務中心錄音,說明查緝前的過程,記者要求提供翻船後的錄音通聯,海巡官員卻說後續都是救助程序,無關案情,也涉及偵查不公開,殊不知此話一出已自打臉,既然「無關案情」又何來「涉及偵查不公開」?彼此明顯矛盾,目的只在閃躲回避。

案發至今近兩週,海巡署對外揭露的案情仍疑點重重。換位思考,如果翻覆死亡的是我國漁民,國人與政府肯定也會硬起來要求真相,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受害者家屬理解,化解意外造成的非必要仇恨。但海巡署一開始就不吐實,讓事態變得更復雜難解。

執法者負蒐證責任,拿不出蒐證影像,雖讓執法者可能逃避該負的刑責,卻重創執法威信。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前天在臉書說,「請大家可以罵我,不要罵海巡!」這種情勒式的說法着實可笑,家屬要的就是真相,如果真的錯了,就道歉認錯,硬拗、選擇性揭露,只會讓事件更難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