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國家數位貨幣或將佔有一席之地

人民銀行近期將於深圳、蘇州、成都等4大城市及2022年北京冬奧場地封閉測試全球首款中央銀行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改善交易流程中的缺陷,並瞭解對金融環境及社會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全世界現金使用率最低的國家瑞典也宣佈將其研發的電子克朗(e-Krona)進一步提升到測試階段,向民衆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易,爲期一年。

全球第一個數位貨幣是在2009年利用區塊鏈和密碼技術打造的比特幣(Bit Coin),採用P2P去中心化的對等網路創造出一種「不須依賴信任的電子交易系統」,引發後續數位貨幣的發行熱潮。此類貨幣脫離政府監管、限制發行量、保護交易不被竄改又能維持隱密,是電腦駭客心目中的烏托邦。但這種貨幣不受國家信用保證,價格波動劇烈,詐騙竊取事件又頻傳,讓使用者或投資人有所顧忌,且爲了更新區塊節點所設計的礦工競賽又耗費許多能源,不符合環保趨勢。巴菲特認爲比特幣只有交易的功能,本身並沒有實際價值,「和貝殼沒有兩樣」。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說,比特幣「與集郵者收集的郵票一樣,是一種能夠交易的資產而非支付貨幣」。

看好數位貨幣未來前景,Facebook雄心勃勃在2019年宣佈加密貨幣Libra的發行計劃,將以美元、歐元等現有貨幣的儲備後盾,提高使用者兌換信心,並透過Messenger及WhatsApp讓跨國支付轉帳變得跟傳送訊息一般便利。此計劃引起各國央行的討論與戒心,認爲Facebook透過其黏着力將吸引全球1/3社羣媒體活躍用戶加入,把Facebook打造成全球的央行,一方面各國央行恐無能力對此類數位支付進行監管,另一方面Libra恐對許多國家的貨幣造成重大沖擊,使面臨邊緣化危機。因此,Libra的發行計劃至今尚未獲得允許。

相較之下,由央行發行的國家數位貨幣(CBDC)因有國家信用的支持,可維持價格穩定,且不須使用帶浮水印的特殊紙印鈔,亦可節省發行成本。以數位人民幣而言,民衆下載數位錢包後,不需連結銀行帳戶,綁定卡片,就能直接付款轉帳使用,且其採用「雙離線技術」,就算沒有網路也能交易,體驗接近現金。儘管如此,這些優點在電子支付普及且促銷活動繁多的中國可能無法讓數位人民幣佔到太多有利位置,「對普通用戶而言,就是手機裡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外,可能還會多一箇中國銀行的app」,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Chorzempa說。

中國政府發行數位人民幣的目的可能是爲了加強對金融的管控。透過發行該數位貨幣,中國央行能夠完全掌握金錢流向,一方面政府可檢視撥下的救災款項是否真正使用在刀口上;但另一方面人們的隱私將會暴露在政府的監控之下。對此中國人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他們會努力在「可控制的匿名性」以及「反洗錢、打擊資恐、逃漏稅、線上賭博和網路犯罪活動」間保持平衡

另有人推測中國此舉是要挑戰美元在全球交易的霸主地位,促使人民幣國際化。專家認爲此狀況短期內應不至發生,大多數跨國貿易仍將以美元結算,且美元也仍將是最大的儲備貨幣。然目前美元國際匯兌採SWIFT系統,需發送電報並透過中間銀行轉匯,成本較高且程序繁雜,加拿大央行去年曾宣佈透過區塊鏈技術完成與新加坡央行跨境付款結算,可簡化流程及成本,未來若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推行數位貨幣結算,或有可能改變國際匯兌模式及美元地位。

「國家數位貨幣將會成爲未來 10年內貨幣及支付領域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支付巨擘VISA 加密部門負責人Sheffield在推特上預測。包括荷蘭、法國、日本及韓國等各國紛紛加快腳步投入研發,加拿大央行也正對外招募數位貨幣部門負責人。招募公告說明其理想中的CBDC架構:「應具備高度隱私性,不過仍有義務遵守反洗錢等法規;再者必須要有普惠金融的效應,即便是沒有銀行帳戶、無法使用手機的國民,都應該要能隨時隨地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