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起門喊爽的臺美外交突破

總統當選人賴清美東時間5日前往白宮國安會美國官員會談約70分鐘。(中央社記者江今葉華盛頓攝)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拜會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出席年度「全美早餐祈禱會」,在臺灣宣傳臺美斷交以來訪問華府最高層級官員,是「最重大突破」。美國學者、專家肯定這項訪問,但認爲賴清德並非官員,訪問不具代表性,意義不大。同一事實的解讀與認知,臺美顯然有極大落差,民進黨偏好將臺美正常互動渲染爲突破,並企圖將美臺關係從美、中、臺3邊關係架構中抽離出來,好大喜功及背離國際政治現實成爲臺灣外交決策及國家處境的隱憂。

賴清德以「準副總統」身分訪問華府,確實是一項創舉,也是臺美友好關係良性發展,但美國兩岸事務權威葛來儀保留地指出,標榜這是1979年來臺灣官員最高層次訪問是「不正確的」,因爲賴清德尚未宣誓就任副總統,「他不是官員」。在前提設定不明確的情況下,解讀賴清德訪美是臺美外交重大突破,陷入各說各話局面。

另外,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卜睿哲表示,賴清德的訪問確實代表臺美關係的正面發展,但無須多作聯想;前國務院主管APEC事務的王曉岷也說,「賴清德訪美不表示美方支持賴的兩岸立場,只是支持與臺灣的關係」。臺美認知與觀點迥異也暴露出民進黨操作檯美關係的一貫做法,經常是出口轉內銷,只有亮麗表象,但缺乏實質內涵

拋開亮麗表象,就實質內涵而論,關鍵指標在於他見了何人?雙方談話內容?自稱是「務實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傳達了何種訊息?是否釐清了美方對他「務實臺獨工作者」的疑慮?或是蔡英文總統是否透過賴清德說明第2任內的大陸政策

到目前爲止,可以確定的事實是,賴清德5日由駐美代表高碩泰陪同進入國家安全會議,70分鐘後離開,並未與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見面。至於6日的早餐祈禱會,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艾斯培等人同時出現,但祈禱會場面盛大,是否有實質互動仍是撲朔迷離,「哈德遜研究所」的會談也未對外公開,換而言之,宣揚重大外交突破顯然並無事實作爲基礎,媒體則是配合演出。

民進黨政府經常誇大外交成果,「臺美關係40年最佳」成爲總統大選主要訴求,美國確實也明顯力挺蔡英文與民進黨,對大選結果發揮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選後在新民意加持下,民進黨展現了更大的信心與自滿,新任立法院長游錫堃揚言,臺灣應乘勢積極強化國會外交功能,在國際上爲臺灣發聲,並推動與美、日、歐、加、澳等民主同盟國家簽訂FTA,進而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游錫堃越俎代庖駕凌總統府外交部,也凸顯了民進黨過度的自信與自傲已超越了現實,與副總統當選人訪問華府解讀爲重大外交突破犯了同樣誤謬

事實上,關於賴清德訪美,臺美雙方都有相當的政治操作與算計,臺灣方面利用賴清德尚未就職的「準副總統」模糊身分,塑造打破了臺灣的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與國防部長不能訪問華府的限制。賴清德更可利用這次訪美提升個人聲望,建立與美國政要人脈,爭取美方的信心與信任,累積4年後角逐國家元首大位的重要政治資本。

美國同意賴清德此刻訪問華府也自有其政治考量,「反中」是當前華府「兩黨共識」,也將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最重要、敏感的議題。尋求連任的川普利用賴清德的「模糊身分」,一方面透過對臺灣友好,展現不畏懼中共壓力的強硬立場,同時可以賴清德「非官員」身分來安撫中共不要有過度反應,這是典型川普內外兼顧的兩手策略。

因疫情而焦頭爛額的中共並未忽視賴清德訪美的政治訊號,大陸外交部重申反對臺美任何形式的官方來往,加上臺灣參與WHO問題,解放軍殲11、空警500、轟6等型機,連續兩天經巴士海峽西太平洋進入宮古水道飛返原駐地,國軍空中偵巡機及掛彈F-16立即升空貼身監控,顯然是在迴應警告賴清德的華府之行,別以爲美國、中共會同意總統或副總統訪問華府。

蔡英文及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應掃除務虛、悖離事實的外交政策與作爲。除非美國改變50年來的「一中政策」,否則要求承認臺灣爲主權國家、建立美臺官方關係、支持臺灣加入以國家爲要件的國際組織等,都不切實際。外交突破是指雙邊關係的實質提升,包括政治層面經貿層面,如不能簽訂臺美FTA、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機制,所謂外交突破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宣傳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