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風暴催生科技投資新邏輯

回顧2025年一季度,科技板塊無疑是引領市場的核心力量。尤其是春節後,隨着DeepSeek 的驚豔亮相與人形機器人概念的火爆出圈,科技股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不僅帶動A股市場熱度飆升,還促使港股市場顯著回暖,領跑全球。

不過近期,股票市場在關稅風暴的衝擊下,呈現出極爲劇烈的波動態勢。雖然市場仍存諸多不確定性,但在多空激烈博弈的市場表現中,半導體等科技賽道表現出較強的韌性,疊加國產替代的大主題,在多家機構看來,科技行情或將反覆表現,有望貫穿2025年全年。

而部分在科技行業提早佈局,並有深刻洞見的基金公司,開始在這輪科技行情中,嶄露鋒芒。中歐基金科技戰隊就是其中之一,在其工業化投研體系的打造下,本輪科技行情,涌現出了多位科技投資的好手。

01 逆向投資術

在中歐科技戰隊的羣星中,擅長逆向投資和深度價值挖掘的邵潔,在本輪行情中的表現尤爲亮眼。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下同),她管理的中歐智能製造混合近一年收益率爲79.5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25.79%),在同類產品中排名第2(2/1773)。

當然,回顧中歐智能製造混合成立以來的淨值之路,也並不是一路坦途,2024 年初時淨值曾一度低於0.8元,此後又不斷震盪盤整,不過在“9.24“行情之後,淨值不僅快速收回到1元以上,而且伴隨着科技行情爆發,淨值一路持續走高,展現出了極具爆發力的彈性。

除了中歐智能製造混合,邵潔還有另外兩隻在管產品。她管理的中歐科創主題混合表現同樣搶眼,近一年收益率爲75.6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12.87%),在同類產品中排名第1(1/220);而與劉金輝共管的中歐創新未來混合近一年收益達45.3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11.3%),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前2%(27/1773)。

產品業績優異的背後,一方面是來自於邵潔對行業週期的準確把握,以及其逆向投資的思維。另一方面,也來自於邵潔對公司深度價值的挖掘能力。2023年,當行業對端側芯片普遍悲觀時,邵潔卻逆勢佈局,重倉持有多家相關公司。

她的邏輯是:隨着 AI 應用場景的擴展,邊緣計算需求將爆發,端側芯片作爲 “最後一公里” 的算力載體,其價值被嚴重低估。事實證明,她的預判得到了市場的印證。2024 年,隨着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場景的落地,端側芯片訂單量激增,相關公司估值上漲。

而對於端側接下來的機會,邵潔認爲:“在AI時代,端側的成長空間巨大,推理的商業模式需要在端側落地,在億萬個終端上延伸出agent,訓練側的大模型才更有意義。訓練和推理體現了硬件科技螺旋式創新的特徵。無論訓練側和推理側,AI 的誕生都意味着先進算力的稀缺,這是AI時代核心矛盾之一,也是科技投資的一條主線。“

同時,邵潔還指出:“我們看到一些細分領域垂類模型的雛形,且應該合理預期相關應用落地會帶來行業提速增效,新的商業模式會提升市場競爭力。參考海外落地的實例,並結合中國行業競爭優勢,我們認爲AI硬件、AI智駕、AI醫療、AI遊戲 和AI agent等領域都有望成長出本土優質企業。”

02 一支戰隊

再看中歐科技戰隊涌現出來的其它績優產品及背後的科技投資能手。

先看聚焦“AI硬件+應用”雙賽道的中歐數字經濟混合,在這輪行情中有着不俗的表現,自2024年9月起強勢反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近一年收益率爲56.93%(同期業績比較基準30.69%),躋身同類產品前6%(3/51)。

基金經理馮爐丹是戰隊中的AI專家,她早在五年前就開始關注AI,對AI技術的發展進程有着非常清晰且深入的認識。在馮爐丹看來,“人工智能的投資週期劃分爲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爲AI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構建大規模集羣訓練中心;第二和第三階段涉及AI新硬件與AI應用的發展;第四階段則是AI技術的全面滲透與普及化。“

“而目前,我們正處於這一階段的中後期,GPU芯片作爲核心算力支撐,成爲當前市場的主戰場。展望未來,我們期待在AI新硬件和AI應用環節看到更多投資機會。“馮爐丹說道。

再看聚焦智能汽車的中歐內需成長混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近一年收益達36.6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11.09%),躋身同類排名前4%(55/1773)。

基金經理鐘鳴雖然管理基金的時間還未到兩年,但她可以說是智能車和機器人賽道的 “架構師”。從智能駕駛到人形機器人,鐘鳴始終站在硬件與AI融合的前沿。定期報告披露的持倉組合中既有智能駕駛整車公司,也有涉及人形機器人多個重要零部件的公司。鐘鳴的獨特之處在於,她將汽車行業的供應鏈管理經驗遷移到機器人領域,挖掘出多家細分賽道的優秀公司。

接着再來了解一下關注互聯網應用的中歐互聯網先鋒混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近一年收益也達到了44.02%(同期業績比較基準26.32%),同類排名前20%(10/51)。

基金經理王穎的標籤在中歐科技戰隊中也很有辨識度,她是互聯網潮中的 “衝浪者”,尤其在傳媒互聯網領域,王穎以敏銳的場景捕捉能力著稱。她很早就關注到AI生成內容(AIGC)對動漫、遊戲行業的變革潛力,並提前佈局AIGC驅動的動漫、遊戲公司。翻開王穎的年報,可以發現持倉涵蓋了時下熱議的潮玩和國漫。

簡單來說,王穎的研究特色,在於通過結合產業景氣度和2-3年企業經營週期的視角進行選股,試圖在經營調整期更早地進行觀察,用盡量高的性價比收穫企業成長的價值。其中2-3年企業經營週期,在於重點考慮與企業發展的資源、能力以及市場預期調整的週期進行匹配。

03 從“專業分工”到“艦隊協同”

中歐科技戰隊的成員除了各有特長,大家更好奇的一點是,在這輪科技浪潮中,中歐科技戰隊何以同時涌現出這麼多科技能手?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中歐科技戰隊的成功,本質上是工業化投研體系的勝利。“

深入瞭解這套體系,我們發現主要由三大支柱構成:

一是,專業化分工,中歐科技戰隊成員按技術路徑和產業鏈環節進行精準分工:杜厚良統籌全產業鏈,劉偉偉擅長景氣度投資,邵潔深耕價值挖掘,王穎聚焦內容場景,鐘鳴負責硬件融合,馮爐丹主攻AI技術。

周蔚文曾在中歐基金年度投資策略會上表示:希望基金經理把長板豎得更長。而有時候對研究員和基金經理的研究方向上,中歐基金的要求也反而是:儘量窄一點。

這也是杜厚良眼中團隊的“深度、廣度和時效性”,投研規模大了,分工會更專業,纔可能建立足夠的深度,整個團隊建立足夠的廣度,大家互相取長補短,通過同事的分享,也很快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達到比同行平均水平高的理解程度。

周蔚文也一直認爲團隊的分享是洞見的來源,在他看來,“大家好像覺得自己知道別人知道的也能賺錢,但你會發現知道大家知道的東西是沒用的,要有洞見才能賺錢。對於公募基金來說要長期業績領先,只有靠洞見領先別人,而靠洞見一個人又是做不到的,只有靠團隊。”

取長補短的同時,還有“交叉驗證機制” 的協同。例如,在光模塊研究中,通信研究員負責上游器件、AI 研究員跟蹤模型需求、半導體研究員監控代工廠產能,三方數據形成閉環驗證。

這種協同,還會進一步產生認知升級的 “化學反應”,比如劉偉偉在景氣度投資中融入邵潔的價值分析框架,開發出 “景氣-估值” 雙輪驅動模型;鐘鳴將汽車供應鏈管理經驗分享給機器人研究員,幫助其建立產能預測模型;王穎的內容場景分析方法被應用到 AI 教育領域,催生了新的投資方向。這種跨領域的知識遷移,使戰隊形成了 “1+1>2” 的認知優勢。

二是,流程化協作,構建 “數字中臺”。戰隊建立了覆蓋全球的非標準化數據庫,實時更新算力基礎設施、AI專利分佈、產業資本開支等核心數據。

杜厚良開發的 “勾稽關係模型” 將GPU數量、光模塊出貨量等多個變量納入分析框架。流程化還體現在信息共享機制上:每次的分享會,要求跨領域分享,確保前沿信息在24小時內傳遍整個團隊。

三是,平等化的機制,激活 “自組織”。周蔚文的管理哲學是 “無爲而治”,他鼓勵基金經理獨立決策。此外,在戰隊內部分享等各個環節,新人也都可以直接挑戰資深成員的觀點。

“讓洞見在團隊中涌現,就得平等自由一些。另外,我會提一些看法,比如有些行業或公司中長期來看高估了,我會提示風險,但不會要求基金經理怎麼投資,最終還是要讓他們自己決策。” 周蔚文說。

周蔚文的做法更像是作爲管理者提供一些附加值,就像《星際迷航》的慣性阻尼器,用人造重力防止團隊遇到極端事件被甩出去。

04 拆解AI投資"黑匣子"

總的來說,中歐科技戰隊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了AI投資的本質:在技術爆炸與場景裂變的雙重衝擊下,僅憑個人能力已難以爲繼,必須構建工業化的投研體系。而這支逐漸成熟的戰隊如同《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既有曲速引擎的速度優勢,又有慣性阻尼的風險控制,更有全體成員的協同進化。

在AI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他們不僅僅是深入到AI的每個觸角,更是在重塑資管行業的投研範式——從個體英雄主義到組織智慧涌現,從被動跟蹤到主動洞見,從本土視角到全球視野。這場AI浪潮的航行,因爲有了相互協作,得以在浩瀚星河中來回自在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