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中--爲何我們對教改不合理之處會有聲音?

JS CK63rd

我想外界對於建中的誤會實在太深厚了,我覺得我可以打一篇文章試着讓社會知道究竟建中裡面到底是什麼情況,畢竟現在教改團體總希望把我們跟社會分化,製造對立,但是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以後,大家可以知道,究竟念過建中以後,到底是不是真的跟外界想像的一樣?

我進入建中以後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這到底是怎樣的地方,爲什麼被大家捧爲全臺灣的第一志願,竟然連學校的設施都如此令人大開眼界呢?夏天只要一下課飲水機溫度快速飆升,冰開水溫度也許接近半百,溫開水已經過熱不給裝,合作社塞了滿滿的人,你不會想去的(笑)。

我們的資源真的比其他學校多嗎?這我實在難以認同,隨便下一陣午後雷陣雨,走廊四處行潦川流,樓梯水流緩緩流下,堵塞的走廊水溝孔早就報修到不想報修,對於這一切我們坦然面對,畢竟這樣也是體驗夏天的方法,你也許覺得我在講一些不重要的小細節,不過透過這些小細節你也許會知道我們的資源連小細節都不一定能顧及。

一屆將近1200人,相當於我國中三屆的人數,結果廁所大小竟然不到我國中廁所的一半,而且廁所堵塞頻率之高,讓人歎爲觀止,也許第一志願的廁所也要跟別人不一樣,不過我們總會有間特別的廁所位在校長室旁邊,那間廁所算是我們朝聖地點,能夠補足其他廁所無法提供給我們的那部分。

大家總會問我進了建中壓力超級大吧?其實我覺得壓力來自自己,因爲我念的不是明星國中,所以念建北的比例確實只有佔1%(我們這屆不到這比率),所以進建中之前我就已經跟自己說過,我進來是要知道世界有多寬天空有多高。

儘管已經做過這種心理建設,第一次段考的校排名仍然讓我大感震驚,原來我以前看起來再怎麼厲害,其實也不過如此而已。從那時候我就瞭解,我來這邊不是單純的追求我的分數、排名。

當然這邊也有人跟自己過不去或是無法接受世界天空無限延伸理論,認爲國中早已窮盡世界的極限天空的頂端,那當然進來只會倍感壓力。

靠着課業上的成就感來自我肯定,這種事情早已離我遠去,我指的是單純的分數與排名,畢竟來到了這裡實在不太容易靠這兩者獲得成就感,這不代表自我放棄。

我瞭解到,學習的意義是自己懂了,而且知道哪些是我有興趣部份,我可以自己去找更多相關的資料學習,找到同樣對這領域有興趣的同學討論,分數只是讓我知道這部份我是否已經完全弄懂,而不是用來跟同學一較高下。對我們而言,分數不代表一切,每個同學的價值從來就不該是從分數被決定。

另外,弄懂知識那瞬間的喜悅感纔是我們學習的動力來源。享受學習,我想這是非常珍貴的體驗。

同學們常常對於各種問題都會有所討論,不一定需要老師,而且大部分的同學對於不同的事情都有所專精,我們並不只對課業鑽研,我們對一切都有可能鑽研。像是高一我學會了橋牌,學會了口琴,學會了享受生活。我從來不知道,上學竟然可以比放假還快樂!

社會總認爲建中活在學術的象牙塔之中,其實我們對於新聞關心程度也是非常高的,我們大多看的是"爽報",也許你認爲第一志願的學生竟然靠爽報來接觸世界會不會太過頭了,我告訴你,不會!

什麼新聞我們都願意討論,對於社會的各種情況,也許我們的觀點不夠成熟,但是我們喜歡對於自己的觀點跟別人分享,一起激盪出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想法,同學不會因爲你觀點異於社會認真而完全否定,反而想知道你提出這種觀點背後的想法爲何,這讓我們學到了尊重所有的聲音

如果社會真的認爲我們獲得的資源比別人多非常多,我願意承認我們最多的資源就是老師、家長對於我們的『信任感』。這是一種無形但是卻強大的資源,也許以下我所訴說的事情不爲大部分的社會觀點所認同,但是我想說,這是建中生最珍惜也比大家多最多的資源。

究竟什麼是家長老師對我們的信任感呢?舉例來說,同學其實隨着進入建中的時間長度,遲到人數會增加,你也許會認爲身爲學生就該準時上課,但是講真的,每一堂課難道都那麼的需要老師嗎?

也許這堂課那位同學早就已經自己研究透徹了,那樣他來學校上這堂課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學習,真正的學習他早就自己解決。而且老師對於我們上課中途離開教室這件事情接受度算是很高很高,社會絕對會認爲這是對於學生的放任,這我不反對。

但是這堂課的授課部份,如果這學生早就已經都懂了,那他待在這教室裡面的意義其實不大阿,尤其是段考前,老師對於我們想要去圖書館唸書或是上課看自己的書大多采取開放的態度,老師相信我們會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而不是靠着僵硬的教育規劃來替我們決定接着要做什麼。

高二的時候社團活動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大家願意爲了同樣的事情(例如校外比賽、期末演奏會、研究成果發表會等等無法一一提及)努力,然後產生的革命感情讓社團夥伴成爲生活中很重要的部份。

等到社團成發逼近,你出現在課堂的次數也許會逐漸減少,大家一定覺得學生不好好唸書還蹺課玩社團成何體統?

但是很多老師卻願意支持我們如此對社團的高度參與,很多家長也願意接受小孩晚回家卻是在玩社團這件事情(雖然還是有不認同的家長跟老師),老師、家長大多相信,高二完成了社團最大的成果展後,學生們就會收心然後開始替自己的高三生活做規劃。

我們也確實因爲社團完整的參與,體驗到認真完成事情的那種成就感,接着心滿意足的踏上高三之路。例如我是口琴社的,在我高二完成了最後那場期末音樂演奏會之後,我覺得高二生活沒有遺憾,可以開始進入認真唸書的高三生活。就是這樣的信任,所以我們的社團才能夠蓬勃發展。

高三,這樣的信任更發展的淋漓盡致,雖然社會可能無法接受,但是我還是要說,老師對於出席率其實會放比較寬,因爲高三最需要的其實是自己的時間而不是做在教室裡的時間,老師大多相信我們蹺課,是因爲我們知道我們爲什麼要蹺課。

我不諱言,高三的我翹了非常非常多的課,因爲我念書習慣唸完整的長時間,所以一翹就是整個下午之類的長度,越接近學測指考,我翹的越誇張,但是我唯一不會翹的課就是體育、美術健教,因爲體育課讓同學可以抒發壓力而且是難得的機會聚在一起。

我學測前幾個禮拜甚至整天的課只去上第一堂的體育課,然後就又匆匆趕去圖書館念整天書,美術跟健教雖然大考不考,可是老師備課的認真程度讓我覺得這兩堂課不來聽非常可惜,這兩堂課纔是真的無法從書本自行體會的呢!不知道這樣你是否還會覺得建中生只在意書本內的世界

大家總認爲我們的補習率很高代表的是學校老師們不認真,我覺得這對建中許多的老師是種不尊重的指控,高二因爲玩社團,我決定去補數學物理,但是我高二的數學物理老師其實教的不輸補習班阿?那我爲什麼還要去補習呢?

補習班的進度大多比學校老師上的稍快,所以我補習班學了一次,然後做過練習後接着老師上課我再針對我比較不懂的地方再聽一次,這樣我學習的效率比較高,多的時間就可以繼續投入我的社團生活,這是我的選擇,而不是因爲老師教學不力,我想外界的誤會很大我必須要澄清。

然後大家普遍認爲建中生都來自有錢的家庭,當我反駁說我三餐每餐平均花50元時就會有人回罵更多人連三餐都無法溫飽,當然不能上建中,摸着良心問問自己,真的全部沒上建中的人都是因爲家裡情況不允許自己認真唸書嗎?還有很多弱勢族羣沒錢補習,建中生大多有錢補習,這非常不公平,可是臺北車站補習班之多,難道是區區一所建中就能夠供應起全部補習班的生存?

別傻了,我去補習班是很認真的上課,因爲補習班聽懂了,我就有更多時間給社團(高二),或是拿去念其他科目(高三)。但是補習班很多學生其實去了以後也沒有認真上課,不少學生就去玩手機、睡覺、念其他科目,作業也沒有寫。

我每次補習前都會盡量把作業全部寫完,所以補習對我的效果我覺得很好,同樣都在那間教室,我其實沒看到多少人跟我一樣整堂課都認真聽講的......所以我不覺得全部的差距都來自有沒有補習,更多的差距來自於到底有沒有專心跟珍惜

順帶一提(這不是炫耀),我們班上三個臺大電機的,其中兩個在高中沒補習,他們的認真程度我完全無法比擬(而且有人還是社團重要幹部)所以對於我跟他們之間的差距,我感到心服口服,而且我很多問題也會請教班上的強者們,大家有時候甚至會生出比老師還要好的解答過程,這是我們感到學習討論有趣的部份。

高三班上的氣氛其實不會充滿過度噁心的競爭壓力,其實大家更多的是互相打氣,我說我想上心理,大家不會取笑我,大家會鼓勵我,同樣的,同學們會討論自己想上的科系,大家互相瞭解其中理由,然後欣然替同學加油。

我還記得學測第二階段放榜,投影銀幕拉下,很多人其實第一階段根本沒有過,但是卻誠心的替銀幕上的同學名字高興歡呼,而不是在那邊感到忿忿不平,而考上的同學也會盡量協助我們維持教室生活的便利性例如:替大家買便當、打掃教室等等,都讓我們能夠有更便利的唸書生活,這種同學情誼跟大家認爲的過度競爭我想是完全無法有關係的。

然後,高三其實有件事情我不得不提起,或許說完這件事情後,大家纔會懂爲什麼我們都畢業了,卻還想要對於12年國教這種自己已經不會使用到的政策還如此想努力作點什麼。

每個學校都有校刊,建中也不例外,裡面內容包羅萬象,但是大部分的內容充滿高深的文學(當然也可能是我國文素質低落),不過很多人確實都不會想要看校刊的很多文章,因爲真的太高深莫測了,但是校刊既然叫做校刊,所以大多是的學校採取必須購買,會包含在某些費用的單子中一起繳費。

高三某期的校刊內容已經讓我們大多數的同學不願購買,所以我們接着開始要求學校停止強迫購買校刊,並且要求以繳費者可退費。

手續很麻煩,可是班上幹部卻願意替同學跑很多趟,其實才100元左右,但是我們卻仍然堅持我們的訴求,學校一開始說校刊強迫購買是很合理的,後來禁不住學生們的壓力纔開始自由訂購校刊。

而學校編輯校刊的社團也感受到生存壓力,所以校刊開始更爲學生導向,更多我們關心的內容放入,所以高三下的校刊雖然不是強迫購買,但是不少人卻仍然願意購買。

這件事情我跟外校同學分享,他們認爲『建中生很無聊,連這種小錢都要吵』,可是我們卻認爲強迫購買本來就不合理,校刊內容(抗議前)也跟我們關心的內容幾乎沒有交集,這樣的校刊不該強迫我們買。

對我們而言,我們在爭取的是不合理的事情應該要變得合理,不管事情大小;不合理的事情,我們的精神就告訴我們應該要去改變它。或許這是我們畢業以後仍然對教改有這麼多聲音的原因,不是因爲我們自大,而是因爲不合理的事情我們本來就不打算逆來順受。

我以上講的,完全都是建中真實的情況,我是建國中學63屆27班的畢業生(高一時屬於18班),是普通的三類班級,不是資優班也不是科學班也不是才藝班,但是我們的生活確實如此精采。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論壇/十二年國教立意良善但成效可能不佳

論壇/論十二年國教隱憂--有想過會有一個世代被犧牲嗎?

論壇/阿勳/建北現象爲不實指控

論壇/12年國教、憑什麼剝奪「讀書型」孩子的生存權

論壇/12年國教OK 但請別搞掉明星高中

●作者JS CK63rd,建中63屆,本文照片爲作者提供。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稿件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