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別大小聲

李武忠

因應接下來可能缺水危機政府部門強迫農地休耕,引發外界反彈,行政院特別召開記者會提出批駁。儘管政府官員看似理直氣壯,但是農業人士對於政府老是拿農業用水開刀卻沒有完善的補償與配套的作法表達不滿,民衆質疑的重點在於:以強迫農地休耕來因應缺水是惟一最佳的策略嗎?宣佈時機是否太匆促?臺灣既然被聯合國列爲水資源貧乏地區,對此政府部門平時有何具體的應變計劃?面對缺水危機時政府部門有無標準處理流程?還有政府部門提出休耕面積需4.1萬公頃的依據爲何?每公頃補助金額8.5萬元計算基礎爲何?是否合理?有提供民衆充分資訊?有與受影響農業地區做充分的協調溝通?如果多數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政府部門又如何期待民衆共體時艱全力配合呢?

過去面臨缺水政府部門即習慣以限制農業用水優先來確保工業用水,對此種做法農民早有怨言卻只能容忍且農運人士一再質疑政府優先限制農業用水的做法違反水利法,相關部門始終未認真面對,既不修法也不積極透過科技制度來紓解缺水的壓力,今年勉強應付過去就算了等來年再說,一再便宜行事的結果,不僅缺水惡夢揮之不去,所累積的民怨也會在選舉中找到發泄的出口,這次九合一選舉執政黨遭遇大挫敗正因爲施政不得民心,從行政院官員在記者會中發言的態度明顯透露出執政團隊還是執迷不悔。

同樣農業用水佔八成的美國加州,近年來爲因應水資源逐漸短缺州政府正積極推動節水、高產值作物;發展節水設施運用科技(如灌溉管理資訊系統)對水資源分佈與運用進行嚴格監控;注重水資源綜合管理等。臺灣政府呢?

一直以來在臺灣務農除了辛苦外也沒受到重視,不僅要時時憂心會成爲政府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祭品,又要面對農地被低價徵收、農產品產銷經常性失衡、中間剝削嚴重、農業政策朝令夕改等,甚至臨時因缺水被迫休耕。儘管政府每年編列1000多億農業預算,但是農民所得依舊偏低,卻從未認真檢討這些經費使用的妥適性與執行效能,身爲代議士的諸公們沒有發揮監督功能,未來也要被人民選票檢驗。農民唯有自救才能翻身!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