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好兄弟專屬「佛手包」 老餅店堅持口感不裝冷氣!

圖文/鏡週刊

還記得我走在臺北市潮州街,找到「宜和餅店」時的第一眼印象-狹小的店面兩側堆放着印了囍字的紅餅紙盒,跟人一樣高的鐵架上放滿着竹篩、掛着紅白塑膠袋,啊~這裡就是烤出友人送來給我那塊烤得鹹香厚實,還帶着洋派奶油香氣奶酥蛋黃」的「巷仔內」老餅店。

正式約訪之前,我3次前來探路,幾趟下來都只見到年輕老闆周揚志一人在熱烘烘的店裡烤餅、接電話,爲路過的散客包餅,原來櫃檯大餅總是沒幾塊的這家店生意真好,除了傳統中式「和生餅」「蛋黃酥」有動輒吃了十幾年的老客人力挺,其它喜氣洋洋祭拜神明用的「鳳片」「壽桃」和「面龜」,更是時間一到,就會大批地從這間小店一一出爐。

「每年中秋節前三週,家人就開始每天忙到睡不飽,學生時期還曾幫忙到天亮直接去上學;中秋前一週,訂單早就全滿,最怕客人來拜託要求說賣他們一塊也好。」周揚志一邊揉麪團一邊說。

還好我們提前在中秋還距離很遠之前就來拍攝(遠目),避免給店家添忙,只是,採訪這天,店裡的烤箱還是忙得不可開交,一盤盤老餅接力出爐。

原來那時正值農曆鬼月,有佛寺預定了300多顆「摩尼寶珠」和「佛手包」,要在法會上普渡兄弟,中午過後,周揚志的爸爸周德勝前來店裡會合,升級小店做餅戰力

周家父子倆默契十足,從麪糰秤重、擀麪皮、把麪糰手指拗合成菩薩手印後,還得點上紅色印記及紅指甲烤盤上的佛手還分左、右手,成列排開就像「老餅的Rocker」!

老店太凌亂,很有趣,也熱得讓人受不了。「怎麼不裝臺冷氣?」採訪進入第4小時的我,已經熱到妝全花了。今年70歲,大學時念的是物理系的老老闆周德勝平心靜氣地說:「冷氣會改變空間裡的水氣溫度,就會連帶影響麪糰的鬆弛及壓揉的條件,一旦更改設備,就要變動所有制程。」

原來,高手真的在民間,得以世代接棒的老餅店,不只是靠情感傳承,掌握烘焙的科學,也是讓老糕餅得以演化、適應當代味蕾關鍵

更多鏡週刊報導暗夜裡的神鬼交鋒 嘉義過溝攑火燈水晶包子糕餅之外 萬川號的戰火餘生記鬼月千萬不要上這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