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貧困山區用“產業路”鋪就“小康路”

(原標題貴州貧困山區用“產業路”鋪就小康路”)

新華社貴陽10月9日電(記者汪軍施錢貴金絲皇菊產業園中,大小車輛進出通暢;柚子種植基地裡,道路四通八達。從貴州桶井土家族鄉農業觀光產業園俯瞰四周,產業路連通鄉里山外

這個位於貴州省德江縣北部的極貧鄉鎮,正在鋪就四通八達的“產業路”,帶動當地羣衆走上“致富路”。

在貴州不少貧困山區,過去因爲交通落後等原因,產業發展舉步維艱。羣衆間流傳着這樣的順口溜:“人走山路豬坐轎,人在流汗豬在笑;不是肥豬要坐轎,只怪山裡沒有道。”

“這樣的民諺一方面體現了農民發展實體經濟的無助和艱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們對交通條件改善的渴望和期盼。”地處黔渝交界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一名當地幹部分析說。

走進“中國詩鄉”貴州省綏陽縣風華萬畝大壩正大面積發展精品水果、蔬菜和農業觀光遊,而通達山區的產業路把多個鄉鎮連接起來,僅通過發展金銀花就帶動8000多戶農民脫貧增收。

“農民每種1畝金銀花,年純收入超過2000元,目前全縣已種植金銀花18.4萬畝,年產值約1.4億元。”綏陽縣金銀花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廖祖勇說。

有“中國土家山歌之鄉”美譽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過去長期交通閉塞,尤其在農村地區,道路不通暢,發展產業難。如今,隨着交通基礎設施改善,茶葉等產品賣到了歐盟,空心李成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在沿河縣中寨鎮田秀珍是有名的養殖大戶,牛羊數量加起來超過500只。爲了發展養殖,她流轉了200多戶村民的上千畝低產山地種植牧草。在她看來,養殖之所以搞得風生水起,產業路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無論是養殖場,還是草場,大小車輛都能通行。”田秀珍說,今年與人合作,在湖南長沙成立了農莊,推出了自己高山牧場養殖的“跑山羊”“跑山牛”品牌。

記者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河口、洋溪等地採訪時看到,硬化路延伸到蔬菜和中藥材基地,花椰菜黨蔘玄蔘等長滿一個個山丘連片大棚裡種着香菇茶樹菇……

近年來,隨着交通條件改善,道真規劃建設成爲重慶市場的“菜園子”,不少貧困羣衆也因此增收致富。河口鎮梅江村村民向海敏有4個大棚生產食用菌,每月毛收入1萬多元。

“路修到哪裡,產業就發展到哪裡,2016年,道真全縣新增縣鄉通村公路1485公里,是過去五年總和的1.8倍。”道真縣委書記東明介紹說。

貴州自2015年底實現“縣縣通高速”後,已逐步將交通建設重心轉向農村路網建設。基層幹部羣衆普遍認爲,“產業路”逐步通達,將助力山區貧困羣衆快步邁上“小康路”。

(原標題:貴州貧困山區用“產業路”鋪就“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