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疫苗EUA回頭是岸

(圖/本報系資料照)

全球遭逢疫情衝擊之下,生技產業重要性不言可喻,其中,疫苗產業更如同國安產業,攸關國人在疫情風雨飄搖下的生命經濟發展的未來。

「疫苗」在公共衛生的應用上有三大挑戰。它用於預防,在安全性上,要對兩千萬名現在沒事的人施打,即使是萬分之一的風險,都可能違反醫學上利大於弊的倫理基礎。要達到羣體免疫,科學家依R0值估計,英國變種病毒需要打到人口數的75%、印度變種病毒需要打到83%,民衆才能脫口罩生活,所以,「大衆接受度」更是關乎疫苗接種計劃的成敗。

然而,大規模接種勢必發生類似近日長者接種後猝死頻傳案件,造成人心惶惶,因此,不僅疫苗的發展過程必須極其嚴謹,政府的作爲亦必須符合大衆的期待與信任。近日加拿大德國都對於施打AZ後的第2劑疫苗混打開綠燈德國總理梅克爾甚至直接示範混打,就是爲了安民心、提高接種率。

更重要的是,接種疫苗事先證明究竟其「是否會有效」,也就是疫苗的保護力,是決策上必備的基本條件。長期以來,全球都是用第三期臨牀試驗──「病毒遭遇戰」,來回答這個問題。美國FDA、歐盟、WHO一直都要求必須有嚴謹的第三期臨牀試驗證實疫苗的保護力達到50%以上,纔會考慮給予緊急使用授權(EUA)。近日德國CureVac新冠疫苗第三期臨牀試驗期中成果出爐,保護力僅47%,未達標準,仍無法申請EUA。

正因爲全球已經有多款疫苗完成第三期臨牀試驗,國際此刻缺的不是疫苗,而是如何進一步擴大有效接種率,以迅速因應變種病毒的嚴峻考驗,因此,對於疫苗的審查要求,只有更嚴、沒有更寬。不僅美國宣佈在Novavax之後不再提供EUA審查,WHO在免疫橋接論壇後,也已於6月11日與國際藥品監管機構聯盟(成員包括各主要國家之藥品管理官方機構)發表「對2019冠狀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監管」聯合聲明,向全球醫療人員明確保證,各國政府會嚴格把關疫苗審查及監督管理品質,請他們鼓勵民衆接種。

該聲明中指出,疫苗審查委員會應包括科學、醫學(包括傳染病)和公共衛生專家,乃至消費者醫界代表,確保其獨立性專業性。有效性則包括大規模的臨牀試驗,實驗組人數達到15000人或更多,對效力提出科學證據,並更能看到發生率較低的副作用。聲明中完全沒有提到要承認免疫橋接或放寬審查標準,更沒有絲毫放棄對大規模第三期臨牀試驗之要求。

變種病毒已進入臺灣,人心惶惶,經濟受創。在如此的國內外環境之下,如果政府執意對沒有進行第三期臨牀試驗的疫苗通過EUA,並試圖橫柴入竈施打在國人與移工身上,不僅違反醫學倫理與人權,更將使臺灣在國際藥品監管的專業形象蕩然無存,恐將成爲壓垮國產技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傷害深遠,能不三思乎?希望政府回頭是岸。(作者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