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核電發展逐年衰退 綠盟曝最新報告:籲擁核總統候選人正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表示,選前1周公布「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以專業數據駁斥大選中一再聲稱「核電是國際趨勢」的擁核候選人,向社會各界呼籲不應再以核電作爲政治鬥爭的工具。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評析全球核電發展趨勢的權威報告「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3,簡稱WNISR)摘要中文版今天發佈,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表示,數據指出全球核電佔比已跌破新低、興建速度趕不上被淘汰的速度,近期部份擁核國家提出的「核電增加3倍」倡議,是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呼籲各黨總統候選人正視國際核電發展逐年衰退的事實,不應再用錯誤資訊爲核電宣傳。

綠盟研究員林正原說,核電發電量出現10年來最大跌幅、佔比下跌40年來新低,報告指出2022年核電全球總髮電佔比僅有9.2%。相較前一年又下降0.6%。全球核電發電量相較2021年下降4%,是自2012年後福島核災以來的最大降幅,而若不採計中國,在中國以外地區的核電發電量下跌5%,回到1990年代的水平。

綠盟資深研究員陳詩婷說,這次的COP28氣候峰會中,有22個國家共同提出在2050年將核電裝置容量增加3倍的倡議目標,然而對這樣的擁核倡議,報告作者施耐德在接受《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訪談時指「這樣的目標從可行性和實際的數字來看,是不可能達到的」。

而若要達到2050核電增3倍的目標,陳詩婷表示,換算下來等於每個月就得要新增2.5座反應爐,且若要透過興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來達成目標,總共更得建造數以百計、甚至上千座的反應爐,根本是天方夜譚。以報告呈現的核工業發展實際數據來看,核能增加3倍的承諾是完全不實際、不科學的。

陳詩婷也說,核能增加3倍並非COP28的大會結論、也僅是少數國家的意見,反而「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在2030年要增至3倍、能源效率提升幅度加倍」纔是取得將近200國的全球共識的重要結論。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表示,今年的報告新增「核電經濟與金融專章」全面剖析核電的經濟性,指出由於大量政府補貼、高昂的興建和除役成本,以及天價的事故責任損失賠償與風險承保金額等原因,核電正受到其他新能源選項的強勁競爭壓力。

在覈電廠除役成本方面,趙家緯指出,法國、德國和瑞典的除役資金缺口分別高達109億美元、66 億美元和27億美元。核後端處理經費更是天文數字,美國爲1680億美元、德國爲1630億美元、法國爲280億元。

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近期藍白總統候選人陣營主張延役老舊核電廠、重啓核四。從這份報告可看出全球核電持續衰退,不論發電量或是發電佔比都創新低。全球核工業衰退纔是現實,國際上有將近200國都支持以發展再生能源作爲主要的減碳工具,且再生能源在發電量、裝置容量、投資金額到建設成本,都比核能更有競爭力,臺灣的發展也符合這樣的國際趨勢,在2022年的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達到8.3%,超過了核電的8.2%,2023年時的佔比又更低,僅有6.3%。

綠盟說,在選前1周公布這份國際報告,以專業數據駁斥大選中一再聲稱「核電是國際趨勢」的擁核候選人,向社會各界呼籲不應再以核電作爲政治鬥爭的工具,以錯誤資訊混淆視聽,讓能源政策迴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