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國企指數走低 韓散戶隔海垂淚

販售此衍生性商品的韓國銀行業者表示,大型金融機構賣掉的元月到期商品有4,326億韓元,其中若計算到19日,已出現2,164億韓元虧損,也就是腰斬的概念。因爲在香港交易的標的物中國大陸企業指數,現已跌到比當初敲進價位還要低。

結構型債券(Structured Notes)是跟國企指數有連動關係,只要指數不跌破特定點,就可有類似債券的票面利息。但陸股與港股的表現實在太差,以國企指數來說,大盤跟2021年2月最高點相比,至少跌掉一半以上。因此,跟國企指數連結的115億美元衍生性金融商品,也出現虧損風險。

韓國金融監管單位從元月8日開始,對12家當地金融機構展開調查,看這些以大陸股票爲連結標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在銷售時是否涉及不法。韓國FSS(金融監督院)也發現的確有問題,包括有銀行施壓員工,賣給散戶這些艱澀難凍,且有高風險的金融商品。

韓國政府統計,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損失將一一浮現。前述115億美元跟國企指數掛在一齊的商品中,有20%將在第1季到期,另外的32%預估在第2季也要到期。在韓國賣掉的19.3兆韓元此類商品中,超過25%的苦主年紀是在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

韓國專家學者認爲,中國大陸的資產已陷入一片愁雲慘霧的惡性循環(vicious cycle)。不同衍生性金融商品各有各的敲進價位。看着國企指數愈走愈低,券商就會開始避險,大盤下修的壓力也跟着加大。因避險的部位要在3月與4月前結算,那個時候也是大多數衍生性商品的到期日,推測拋售的力道可能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