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文日:在秘魯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感受中拉文明互鑑之美

語言文化搭橋,

文明傳承互鑑

在聯合國第14個“國際中文日”到來之際,秘魯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響應中外語言合作交流中心和中文聯盟的號召,開展了主題爲“中文:架起文明互鑑橋樑”的系列活動。

一、“文明的長河:中拉文明

互鑑”展覽開幕

4月19日傍晚, “文明的長河:中拉文明互鑑” 大型圖文展在皮烏拉大學中心花園開展。該展覽以時間爲紐帶,爲大家梳理、展現了自人類社會之初至公元1840年的歲月長河中,中國及拉美地區文化的發展脈絡和重大歷史事件。豐富而精美的圖片、簡明扼要的文字在時間軸上蜿蜒而行,帶領大家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

皮烏拉大學校長安東尼奧·阿布魯尼亞(Antonio Abruña)、孔院外方院長威廉·薩帕塔(William Zapata)、大學人文系主任茱麗莎·古鐵雷斯(Julissa Gutierrez)女士、歷史和文化管理專業負責人瑪麗阿列漢蒂拉·布魯古阿伊(Marialejandra Puruguay)女士以及孔院下設教學點所屬學校的校長、孔院師生等衆多人士參加了開幕式。

安東尼奧·阿布魯尼亞表示,在國際中文日到來之際舉行這樣的活動,意義非凡。時間軸爲主線的文明對比,可以讓大家更好地瞭解同一時期發生在兩個大陸上的重要歷史事件。今年,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就要過十五歲生日了,一直以來,她通過語言教學、文化活動努力豐富皮烏拉的文化舞臺,爲增進中秘友誼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皮烏拉大學也會持續爲中文教學提供保障,推進中文教育在當地的大力發展。

孔院中方院長馬徵在致辭中特別感謝了此次活動的贊助方《今日中國》雜誌秘魯代表處負責人孟可心老師和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這次大型展覽在利馬多次展出之後能夠走出首都來到皮烏拉,得益於他們的大力支持。雖然他們未能參加展覽開幕式,但是很多年來,他們一直對皮烏拉孔院的文化活動提供各種資助,使得遠離首都、資源匱乏的皮烏拉孔院也有機會能夠舉辦更多更有意義的文化活動,孔院的發展離不開這些熱心文化事業的單位和個人的支持。

茱麗莎女士和瑪麗阿列漢蒂拉女士則從各自專業的角度闡述了這次展覽的意義。茱麗莎女士說,人類文明總是圍繞着大河孕育而生,而這次展覽也圍繞着時間的長河展開……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其中豐富的圖片所展示的兩個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尤其是藝術品,讓大家可以就此展開對話,討論文明的發展所選擇的道路。瑪麗阿列漢蒂拉女士則表示,這次展覽展示給我們的不僅是圖片、數據和歷史資料,而且是一座聯通了地理上相距萬里的兩個文明的橋樑,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大陸之間超越時空的共同享有的知識、傳統和價值觀。

嘉賓講話結束,孔子學院的楊景惠老師爲大家獻上了柔美的中國舞蹈《煙雨行舟》。之後,皮烏拉大學校長與孔院中外方院長一起進行了剪彩儀式,放飛了五彩斑斕的氣球,並與在場嘉賓共同舉杯,祝賀展覽開幕以及“國際中文日”系列活動順利展開。

二、別開生面的“風箏大賽”

4月20日下午,系列活動之“風箏大賽”在皮烏拉大學運動場上拉開帷幕。穀雨帶來的是盎然生機,放風箏也是這個時節最流行的活動之一。南半球的皮烏拉炙熱的夏天也在悄然退場,每至傍晚,微風徐徐,正是放飛風箏的好時候。孔院組織的這次活動共有30多個組報名,近百人蔘與,熱鬧非凡。

製作風箏對熱愛手工的秘魯人來說當然是不在話下,中文日的風箏當然要有中國元素。中國龍、熊貓、十二生肖、燈籠等等各式各樣的風箏都出現在了賽場上,讓人目不暇接,有的製作者還在風箏上寫上了漢字。評委老師們從外觀和飛行能力兩個角度對參賽的風箏進行了評分。最漂亮的中國龍風箏和飛得最高最久的風箏製作者都得到了精美的禮品。更多的參賽選手則更注重與大家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直至太陽落山,大家還意猶未盡。

風箏比賽的同時,孔子學院陳菲凡老師和曹曉紅老師忙碌於“我的中文名字”活動。一邊是漫天的風箏在空中徜徉,另一邊則是許多人排起隊,等候自己的中文名字。很多人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中文名,這會不會是他們學習中文的美妙前奏呢。

網絡平臺上,孔院於中文日同時發佈了孔院口號“我學習漢語,我與衆不同”的方言版本,點擊量近7000。

“國際中文日”系列活動,讓更多人走近了皮烏拉大學孔院,接觸到了漢語,瞭解到了語言傳承的歷史和文化。願這座橋樑日久彌新,成爲大家互通有無、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通途。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來源:秘魯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

歡迎訂閱!

複製鏈接至TB:

【淘寶】https://m.tb.cn/h.Uk9jgPF?tk=K2kRdfgvr8z CZ0001

「《北京週報》全年電子雜誌訂閱 1—52期 PDF文件

贈筆記本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