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2021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

新聞發佈會主席臺(劉健 攝)

1月2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黃運,收入規劃覈算司長自力介紹了“減稅降費發展強信心”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在會上介紹,2021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爲製造業小微企業辦理緩繳稅費2162億元,爲煤電和供熱企業辦理“減、退、緩”稅271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徐想 攝)

以下是發佈會文字實錄: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壽小麗:

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先生,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黃運先生,收入規劃覈算司司長蔡自力先生,請他們介紹減稅降費促發展強信心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下面,首先請王道樹副局長作介紹。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

謝謝主持人,謝謝新聞界的朋友們。很高興在這兒和大家見面,首先借此機會代表稅務總局黨委、代表王軍局長感謝廣大納稅人、繳費人!廣大納稅人、繳費人是國家財富的創造者,更是國家稅費的貢獻者,長期以來對稅務部門工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虎年春節即將到來,在這裡提前給廣大納稅人、繳費人,給新聞界的朋友們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快樂、闔家幸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稅收工作,作出系列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稅務總局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稅收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好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2021年,全國稅務系統圍繞支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聚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稅收現代化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稅務部門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決捍衛“兩個確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爲服務“六穩”“六保”大局、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一是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圍繞提振工業經濟運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稅費優惠政策“組合拳”,既有減稅降費政策又有緩稅緩費措施,既助力穩住經濟增長又着力增強企業發展後勁。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爲製造業中小微企業辦理緩繳稅費2162億元,爲煤電和供熱企業辦理“減、退、緩”稅271億元。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結果顯示減稅降費落實到位、成效明顯。2022年,黨中央、國務院又部署實施組合式、規模性減稅降費政策,更加聚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等支持力度。全國稅務系統將全力以赴,確保各項惠企利民的稅費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二是用心用情優化服務,便利納稅人繳費人。2021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稅務部門連續第8年開展了“我爲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集成推出、全面落地100條便民舉措。在全國工商聯組織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稅費繳納便利被評爲獲得感最強、滿意度最高的指標。2022年,稅務部門將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爲民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發佈《通知》,以“智慧稅務助發展·惠企利民穩增長”爲主題,連續第9年啓動“我爲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實施首批5大類20項80條便民辦稅繳費措施,爲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三是依法依規組織稅費收入,保障國家財力。2021年,稅務部門堅持依法依規組織稅費收入的原則不鬆懈,堅守不收“過頭稅費”的底線不動搖,全年組織稅費收入超過24萬億元,圓滿完成預算確定的收入目標,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年,稅務部門將在“平穩、協調、安全、持續”上下功夫,保持收入目標與經濟稅源和減稅降費相協調,始終把依法依規貫穿於組織收入全過程,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四是嚴查嚴處涉稅違法行爲,營造公平法治稅收環境。2021年,稅務部門切實加強稅收監管和稅務稽查,依法嚴肅查處一批重大偷逃稅案件,有力維護了國家稅收安全和社會公平正義。2022年,稅務部門將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加強精準監管,進一步落實好常態長效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稅法遵從度。

五是盡心盡力開拓創新,奮力開啓稅收徵管改革新篇章。2021年,稅務部門以釘釘子精神狠抓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落實落地,對標一流謀劃推進金稅四期建設,明確了總體目標、核心任務、推進策略和實施步驟,全面完成智慧稅務頂層設計,爲下步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2022年,稅務部門將按照既定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以稅收大數據爲驅動,全面推進技術、業務、崗責變革,推動智慧稅務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提升稅收徵管服務質效,進一步提升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記者: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企業對於減稅降費政策更加期待。請問今年稅務部門對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有何考慮?

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覈算司司長蔡自力:

2022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組合式、規模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聚焦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等發展,幫助困難行業渡過難關。稅務部門將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政策落實落細,爲服務“六穩”“六保”大局、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貢獻稅務力量。

一是明確“落實責任賬”。近期召開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對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作出專門部署,特別強調各級稅務機關要將其作爲政治任務扛牢抓實,迅速健全加強減稅降費落實工作專班,繼續用好近幾年稅務部門探索總結的抓政策落實“短平快優九個一”工作法,並強化對減稅降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二是推送“政策明細賬”。根據新出臺的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政策標籤體系,精準篩選符合優惠政策享受條件的納稅人繳費人,實現“點對點”“一對一”及時精準推送,確保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生根。

三是算清“稅費紅利賬”。自2021年9月以來,稅務總局在天津、重慶等地開展試點,通過電子稅務局、徵納互動平臺等渠道將減稅降費紅利賬單推送給納稅人和繳費人,各方反響良好。我們將繼續擴大推送減稅降費紅利賬單試點範圍,進一步提升納稅人繳費人減稅降費獲得感。

四是算好“發展效應賬”。稅務部門將充分依託稅收大數據,打造指標更完備、標準更規範、覈算更高效、分析更智能、方法更科學的新統計覈算分析體系,切實做好政策運行情況和促進發展效應的跟蹤分析,讓政策效應在充分釋放中更好展現。

中國新聞社記者:

在減稅降費等政策支持下,去年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主要指標實現了預期目標。從稅收大數據反映情況看,去年我國稅收經濟有哪些亮點?

王道樹:

謝謝您的提問。我們梳理了十組稅費數據,反映2021年落實減稅降費、激發市場活力、培育壯大稅源、促進高質量發展等稅收經濟發展亮點。

第一組數據: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第二組數據: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3333億元,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創新發展。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前三季度政策優惠,並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至100%。數據顯示,全國有32萬戶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減免稅額3333億元。其中,18.6萬戶製造業企業享受減免稅額2259億元。

第三組數據:辦理出口退稅1.67萬億元,助力外貿發展。稅務部門整合優化出口退稅信息系統,大力推進智慧退稅。2021年,辦理出口退稅16719億元,有效緩解出口企業運費上漲等資金壓力。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全國出口企業採購金額同比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19.7%,比全國企業整體採購水平快4.8個百分點。

第四組數據:新增涉稅市場主體1326萬戶,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2021年,全國新辦且發生過涉稅行爲的市場主體1326萬戶,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12.9%。同時市場主體不斷髮展壯大,2021年底,全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達1238.1萬戶,較2020年末增加110.9萬戶。

第五組數據:全國企業增值稅發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1.1%,企業銷售持續穩定恢復。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1.1%,兩年平均增長14.2%。其中,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3.4%,兩年平均增長19.1%。

第六組數據:製造業及其相關批發業銷售收入佔比提升1.2個百分點,呈穩中有升態勢。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1年,製造業及其相關批發業銷售收入佔全國企業銷售收入比重比2020年提高1.2個百分點,反映支持製造業的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穩住了製造業發展。同時,製造業企業採購設備兩年平均增長14.3%,比全國水平快1.3個百分點,顯示較強的發展後勁。

第七組數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7%,發展勢頭良好。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1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7%,兩年平均增長22.8%,比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增速快8.6個百分點。其中,智能設備製造同比增長64.3%,互聯網相關服務增長61.5%,軟件開發增長28.2%。

第八組數據: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15.46萬億元,圓滿完成預算目標。2021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稅)完成154573億元,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76.3%,比2020年提高1.5個百分點,爲國聚財職能作用進一步增強。

第九組數據:稅務部門徵收社保費收入6.68萬億元,民生保障作用增強。2021年,稅務部門徵收的社會保險費收入完成66838億元,同時還組織非稅收入和其他收入19727億元,爲民生髮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十組數據:稅收收入佔GDP比重爲15.1%,呈穩中略降態勢。2021年,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隨着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佔GDP比重爲15.1%,比2020年略降0.1個百分點,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18.1%)下降3個百分點,市場主體稅收負擔進一步減輕。謝謝大家!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面對不穩定、不確定的全球外貿形勢,減稅降費是穩外貿的重要抓手,請問稅務部門在稅收政策和服務方面如何支持外貿企業發展?下一步還有哪些利好舉措?

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黃運:

謝謝你的提問。2021年,稅務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服務外貿高質量發展、激發出口企業活力的部署要求,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外貿企業發展,爲我國外貿出口穩定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

一方面,持續優化出口退稅服務。2021年6月30日起,我們在全國推行出口退稅新系統,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創新推出“3個減少”“3個增加”的出口退稅服務新舉措,即:減少三分之一的出口退稅申報表單,減少五分之一的填報項目,減少並優化退稅流程;增加出口退稅申報“免填報”數據項佔比達70%,增加3種在線申報渠道,增加辦理退稅提醒等服務功能。通過上述舉措,出口退稅申報平均辦理效率提升30%,正常出口退稅的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7個工作日內,2021年累計辦理出口退稅1.67萬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促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2021年,我局聯合商務部、財政部等部門,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範圍,認真落實跨境電商“無票免稅”、出口海外倉、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代辦退稅等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政策措施,切實發揮稅收在服務外貿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2022年,稅務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認真落實好減稅降費等支持穩外貿的各項政策措施。同時,還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出進一步提高退稅便利度等支持舉措,繼續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繼續支持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爲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稅務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

過去一年稅務部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爲民辦實事,推出了100條“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措施,成效怎麼樣?今年有哪些打算?

黃運:

2021年,全國稅務系統按照黨史學習教育“我爲羣衆辦實事”要求,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推出10大類100項便民辦稅繳費舉措。截至2021年底,這100項措施全部落實落地。第三方開展的2021年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綜合得分87.2分,比上年同口徑提升了2.1分。主要成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辦稅繳費提速度。持續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範圍,實現90%的涉稅事項、99%的納稅申報均可網上辦理,同時我們還實現了企業社保繳費“網上辦”和個人社保繳費“掌上辦”。主動推出財產行爲稅“十稅”合併申報,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與附加稅費整合申報改革,共使相關稅費填報表單總量減少2/3。

二是落實政策重精度。依託大數據雲平臺,打造了全國統一的政策宣傳輔導精準推送標籤體系,主動甄別符合優惠條件的納稅人繳費人,精準推送政策5.39億戶次,促進稅費優惠直達快享。

三是執法維權顯溫度。我們進一步推進簡易處罰網上辦理,辦理數量累計達到108萬筆;同時,我們還持續提升執法規範性,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實現了區域內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的統一。

四是打擊違法增力度。2018年8月以來,稅務、公安、海關總署、人民銀行四部門聯合開展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的專項行動於去年圓滿收官並轉入常態化打擊;同時,我們還完善了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佈辦法,累計公佈稅收違法“黑名單”案件2.52萬件。

五是部門協同拓深度。我們通過與外匯局數據共享,將納稅人辦理對外付匯稅務備案及相關業務的總時長縮短至8分鐘左右;我們聯合市場監管、住建等部門提供企業開辦、不動產交易等套餐式集成服務,建立了“一窗受理、一次採集、一網通辦、一日辦結”的“一件事一次辦”模式,截至目前,累計有1335萬戶次納稅人繳費人享受到“套餐式”服務。

爲使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更好地轉化爲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把學黨史融入日常,悟思想抓在經常,辦實事幹在平常,開新局落在長常,稅務總局在前期廣泛問計問需的基礎上,以“智慧稅務助發展·惠企利民穩增長”爲主題,啓動了2022年“我爲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這也是稅務系統連續第九年開展這方面的活動。首批先推出5大類20項80條便民辦稅繳費舉措,後續將根據新情況新需求不斷完善。相信納稅人繳費人一定可以從以下五方面有更新的感受:

一是需求響應會更快。比如,我們將優化升級12366納稅繳費服務熱線,基本實現由“各省通答”轉變爲全國“一線通答”,由人工諮詢爲主轉變爲以智能諮詢爲主,由“辦問分離”轉變爲“辦問協同”。

二是網辦體驗會更佳。我們將持續拓展辦稅繳費“網上辦”事項清單,擴大跨省異地電子繳稅試點範圍,同時將進一步提速辦理出口退稅,全國正常出口退稅的平均辦理時間也將由7個工作日進一步壓縮至6個工作日以內。

三是分類服務會更好。我們將分別針對大企業、中小微企業、自然人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分類辦稅繳費服務。比如,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規範“銀稅互動”合作,在稅務和銀保監部門間試點推進數據直連,進一步助力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

四是執法監管會更優。我們將在部分地區推行非強制性執法方式試點,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推動建設“公職律師涉稅爭議諮詢調解中心”,更好維護納稅人繳費人的合法權益。

五是社會協同會更順。我們將通過推進部門聯動、信息共享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力度。比如,加強對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和當事人名單動態管理,積極開展信用修復等工作,引導市場主體更好地規範健康發展,讓納稅人繳費人更有感。

封面新聞記者:

剛纔介紹了2021年稅務部門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總體情況,能否介紹一下各類政策具體的執行情況?

蔡自力:

謝謝你的提問。2021年,稅務部門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稅收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作用,聚焦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發展,繼續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取得的積極效果可以概括爲“四個促進”:

一是加大小微企業稅費優惠力度,促進了市場主體活力提升。2021年,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新增減稅2951億元,主要是,實施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優惠政策,新增減稅667億元,惠及405萬戶納稅人;實施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由3%降至1%優惠政策,新增減稅1853億元,惠及895萬戶納稅人;進一步加大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政策優惠力度,新增減稅431億元,惠及1060萬戶納稅人。稅收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小微企業每百元銷售收入繳納稅收同比下降12.4%。

二是允許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促進了創新發展。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3333億元,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研發成本、增加了現金流,增強了企業創新動能。稅收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重點稅源製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2.6%,企業創新投入持續加大。

三是落實落細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和企業購買設備器具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促進了製造業發展。2021年,稅務部門累計爲3.1萬戶製造業企業辦理留抵退稅1322億元;實施企業購買不超過500萬元的設備器具一次性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新增減稅781億元,進一步緩解了製造業企業的資金壓力。2021年全國製造業企業採購設備金額同比增長24.6%,兩年平均增長14.3%;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1.8%,兩年平均增長12.5%。

四是落實社保費降費政策,促進了就業穩定。2021年,稅務部門會同人社部門積極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全年新增降費1504億元,有效減輕了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對穩就業、穩企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新華社記者:

2021年,稅務部門連續查處曝光了一批偷逃稅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在打擊涉稅違法方面稅務部門有哪些安排?

黃運:

2021年,稅務部門切實加強稅收監管和稅務稽查,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和曝光了一批重大偷逃稅案件。今天下午,有關地區稅務部門還將曝光5起涉稅違法案件,持續發揮震懾和警示作用。今年將重點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是進一步強化精準性監管。建立健全以“信用+風險”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行納稅人動態信用等級分類和智能化風險監管。依託稅收大數據,聚焦高風險行業、領域和納稅人,深入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稽查並適當提高抽查比例,積極開展部門聯合監管,不斷提高監管效能。

二是進一步強化常態化打擊。着力落實好稅務總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六部門聯合打擊涉稅違法行爲工作機制,常態高效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特別是對團伙化、暴力式虛開發票等嚴重涉稅違法行爲,對騙取稅費優惠和在逐步推開電子發票中的涉稅違法犯罪行爲,一律嚴查嚴辦。

三是進一步強化典型性曝光。對查處的部分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涉稅違法案件,持續加大公開曝光和聯合懲戒力度,力求達到查處一案、震懾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

香港商報記者:

稅務總局一直嚴格要求和嚴肅查處違規徵收“過頭稅費”問題,請問今年會進一步採取哪些措施?

王道樹:

謝謝您的提問。依法依規組織稅費收入、堅決不收“過頭稅費”,對稅務部門而言是一條不能逾越的紅線。今年將進一步採取多種措施,確保各地稅務機關堅守依法徵稅收費這一底線。具體有四個方面:

一是嚴格要求。要求各級稅務機關必須堅持依法依規徵稅收費,做到“三個不得”:即不得違規或提前徵稅收費,不得拖延或打折落實減稅降費,不得損害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

二是嚴密防控。稅務部門已經自上而下建立了稅費收入質量監控機制,我們將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定期開展收入異常風險排查,並要求各相關地區稅務機關認真核實、整改並且反饋,及時發現和處置苗頭性問題。

三是嚴加督查。上級稅務機關要對下級稅務機關加強監督、指導和協調,將收入質量作爲稅務系統內部監督檢查重點,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四是嚴肅查處。嚴明組織收入紀律,對徵收“過頭稅費”、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不到位的,發現一起整改一起查處一起,在這方面絕不手軟。我就跟大家通報這四個方面的要求。

澳門月刊記者:

2021年,我國出臺了支持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煤電和供熱企業稅費優惠政策,階段性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

蔡自力:

感謝您的提問。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形勢發展變化,適時針對性出臺稅費優惠政策措施,精準實施稅收調控。在年初出臺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的基礎上,三季度以來,又圍繞促進能源電力保供,對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減、退、緩”稅政策;四季度以來,又圍繞提振工業經濟運行,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緩繳稅費政策,稅務部門認真落實,均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認真落實煤電和供熱企業“減、退、緩”稅政策,規模達271億元。其中,減免稅72億元,緩退稅199億元,惠及4800戶左右煤電和供熱企業。稅收數據顯示,在減稅、緩稅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2021年12月份,煤電和供熱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1%,增速較9月份回升13.6個百分點。

二是認真落實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政策,規模達2162億元。分類型看,中型企業緩繳稅費1253億元,小微企業緩繳稅費909億元。分行業看,緩繳規模較大的行業主要有裝備製造、建材、金屬製品、紡織服裝等行業,合計1330億元,佔全部緩稅的61.5%。

納稅人繳費人普遍反映,緩繳稅費相當於國家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階段性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稅收數據顯示,2021年11-12月,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6%,設備投資同比增長8.3%,環比提高0.8個和1.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