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200萬人有氣喘 逾7成未追蹤治療

熱門話題

國內推估有200多萬人有氣喘問題,但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表示,其中高達7成都沒有被診斷或追蹤治療,相當於140多萬人。醫師提醒,如久咳超過2周、咳嗽有咻咻聲、胸口悶、反覆感冒等4症狀,很可能就是氣喘作祟,務必遵從醫囑並規律回診。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醫師張博瑞說明,氣喘是一種支氣管慢性發炎疾病,發炎時會導致肌肉收縮,管壁發炎阻塞;若長期發炎,將走向不可逆的氣管硬化,因此需要每天規律使用抗發炎藥物。

張博瑞指出,緩解用吸入劑僅適用於急性發作時,但過度依賴可能導致用量越來越大,若一年使用3支以上,急性惡化風險將大幅增加。他建議平時應遵照醫囑使用吸入性類固醇,由於只作用在肺部,可有效控制發炎,人體吸收的劑量也遠低於口服類固醇。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年進行醫囑遵從性調查發現,未加入健保署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P4P)的患者,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的比例較加入者高出4倍,對於身體的危害較高,且一年當中僅33%時間、大約120天使用抗發炎吸入劑。

2022年成人氣喘臨牀照護指引顯示,臺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12%,兒童則有15%。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全臺推估有200多萬名患者,但實際求診的只有72萬人,推估還有140萬名氣喘患者沒有被診斷,或沒有就醫追蹤。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新冠疫情前,國內有65到70萬人因氣喘就醫,疫情期間一度低到40萬人,許多患者沒有回診追蹤。雖然氣喘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疾病,但若沒有好好控制,就是會危害到生命的急症。

石崇良表示,目前健保有給付氣喘藥物,隨着精準醫療時代來臨,今年2月起給付單株抗體,每2周打1針,今年6月會再給付另一款單株抗體,每4周1針,適用於症狀難控制的氣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