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紅色場館迎來“打卡”熱

國慶假期,北京各大紅色場館成了熱門景點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吸引觀衆紛至沓來,人們在這裡追溯紅色歷史,感悟光輝瞬間,汲取前行的力量。

假期裡,近萬人到香山革命紀念館重溫“進京趕考”的故事展廳中,“爲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題展覽聚人氣兒:“毛澤東同志在香山”大型塑像前,一家老小莊重合影留念;再現開國大典盛況全息影像前,戴着紅領巾的孩子看得目不轉睛;渡江戰役解放軍使用的木船國旗國徽的設計稿等一件件展品濃縮起歷史,將一段段紅色記憶無聲傳遞。“這裡是新中國奠基的地方,值得我們所有人細細品味。”與兒子一起參觀完,市民李女士感覺收穫滿滿。

國慶假期,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幾乎天天約滿,青少年羣體成爲參觀主力。國慶日當天,該館共接待1318位觀衆,其中45歲以下觀衆就有1208人,30歲以下觀衆達到871人。李大釗獄中自述》、毛澤東蔡和森關於建黨的通信、喚醒一代青年的《新青年》雜誌……展廳中,千餘件文物將那些光輝的歷史瞬間一一定格。“這次參觀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驅們的付出,擁有堅定不移理想信念的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一位大學生參觀後寫下留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統計數據顯示,整個國慶假期超3萬人到該館參觀,感悟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大紅色場館還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教活動,讓觀衆在互動中豐富參觀體驗。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中法大學舊址四址聯動,邀請觀衆實地打卡“覺醒年代”黨史遊學路線,重走新文化運動之路。香山革命紀念館也在假期接續舉辦“我到香山來趕考”週末研學活動,該館宣教員帶領青少年一起聆聽一段紅色歷史、朗誦一首紅色詩詞、講述一段紅色故事、學唱一首紅色歌曲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教授唐承財看來,如今,紅色旅遊已經成爲了市民假期生活新時尚和新主流。“紅色旅遊的蓬勃發展,反映了人們精神生活的新需求。”他分析,這背後是產品供給市場需求政策支持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國家對紅色旅遊的發展支持力度很大,使得高品質的紅色文化產品不斷涌現;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大事、喜事不斷,激發了市民接受紅色教育的自發性和主動性。此外,“雙減”政策的落地,也推動了紅色研學的發展。(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