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重儲蓄「輕保障」 壽險業建議:利變型保單讓錢花在刀口上

國人儲蓄卻輕保障,想把錢花在刀口上,壽險業者建議,利變型保單。(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依旻/臺北報導

國人愛買保險,但長期卻抱持「重儲蓄、輕保障」的觀念,根據統計,國人平均每張壽險保單的死亡給付僅56萬元,讓不少人等到真有需要時才發現保障明顯不足。

該如何破除此困境,讓錢真正花在刀口上?新光人壽建議,由於多數人預算有限,因此可選擇一筆資金多種用途的利變型壽險保單,具有保障與宣告利率機制可讓保戶機會享有增值回饋金,讓自己領到一筆額外紅包功能,因此近年來備受青睞。

新光人壽表示,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具有壽險保障、多元資產配置、有機會享增值回饋金及資產傳承等功能,是高CP值,一魚多吃的保單,建議保戶可依不同需求爲自己選擇適合之保險規劃

另外,退休金準備的規劃各家建議紛雲,但莫不以「現金爲王」來總結,也衍生出到底需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足夠享受具品質退休人生議題。然,退休並非僅有閒雲野鶴此種生活場景,伴隨年紀增長身體衰老,小病治療、大病住院也是退休生活定然發生的「日常」,退休生活資金的準備很重要。

AIA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表示,2020年對於全球堪稱鉅變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但也刺激結合科技智慧醫療更加速發展。而在醫療科技的協助之下,治療方法變得多元,代表着人類的壽命將越活越長,退休後對擁有彈性的現金資產、醫療需求將更攀升。然健保制度長期收支不平衡,恐造成「付不起的醫療未來」之隱憂。

AIA友邦人壽指出,會對未來退休生活產生嚴重影響的四大問題

第一,未來健保只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我國健保收入與支出在2017年間出現死亡交叉,後續健保支出持續大於收入,2020年的支出約6,952億元,而收入僅6,276億元,估計往後健保支出大於收入之落差只會越來越大,勢必要調漲保費。未來健保或許只能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無法提供最頂級醫藥服務。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甚至直言指出,民衆如果想要享受最頂級的醫藥服務,就要靠私人保險與儲蓄來負擔。

第二,滿手健康險醫療保障卻不足,根據今(2020)年2月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資料指出,臺灣民衆持有健康險商品,從1995年平均0.4件,至2019年已增至平均3.16件。若依壽險公會身分證號碼歸戶後健康險有效契約投保人數爲分母,則至2019年每一位投保健康險之保戶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之件數爲4.47件。保險的規劃是爲了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然而多數民衆是用購買保單當下的需求來購買健康保險商品,但未必足以應付未來醫療支出;且可以預見未來健保自付醫療費用可能提高,若等到退休年紀纔想規劃健康保險,也可能因體況惡化或年齡增加遭到拒保、或須適用較高之保險費率等問題而規劃健康保險變得較爲困難,即仍可能發生未來生病住院時,需要一筆資金來填補家庭收入減少或支出疾病治療費用,民衆即使已投保各種健康保險,但醫療保障仍可能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

第三,醫療科技與用藥的進步,現有的健康險規劃是否跟得上,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各項推陳出新的治療方式新藥也顛覆了許多傳統疾病治療方式;另外,預防醫學、線上醫療、以及運用AI的精準醫療不斷創新,長命百歲已不再是癡心妄想。當人可以越活越長,會發現目前爲退休生活所規畫的醫療健康險保障,勢必無法順應醫療科技的進步。

第四,輕忽醫療出院後的風險,許多疾病不一定會住院住很久,但「出院後」若想進行持續性治療、跨專科領域的諮詢、嘗試新興的醫療科技或新藥等,這些都需要金額不低的費用,也多少會對自己或家人造成經濟壓力,而這些出院後的風險,是住院醫療險保障不到的。

AIA友邦人壽表示,一個能於退休前協助累積資產、當生病住院後能提供彈性資金的壽險商品是問題解方。建議搭配含「醫療照護」的利變型終身壽險 ,隨着保單價值準備金逐年遞增,穩健累積資產,保戶可視需要運用,也能因應未來健保項目、健康險保額不足、出院後風險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