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決定修改8部行政法規部分條款 廢止13部行政法規

日前,李強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佈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4年3月29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司法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解讀《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一起來關注——

發佈會速覽:

日前,李強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佈決定,對8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對13部行政法規予以廢止,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鼓勵企業主動糾正違法失信行爲、消除不良影響,依法申請修復失信記錄。

企業因連續2年未按規定報送年度報告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未改正,且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的,由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司法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還將加快推進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法規項目的制修訂工作。

此次修改、廢止部分行政法規有哪些內容?

一是切實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精神。修改教學成果獎勵條例等4部行政法規中涉及的已不使用的機構名稱、已調整的機構名稱、職責劃轉涉及的機構名稱等。

二是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修改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刪去其中關於外國企業申請代表機構註銷登記時需提交外匯部門證明文件的規定。

三是優化處罰方式。修改標準化法實施條例,刪去已取消或者已被其他規定替代的罰款事項相關規定。修改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增加信用修復相關規定,賦予執法人員必要的行政檢查手段,強化法律義務的落實。

四是與上位法做好銜接。修改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與2022年修正的對外貿易法關於取消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制度相銜接,對該條例中撤銷對外貿易經營許可的法律責任等內容作相應修改。

五是廢止煤炭送貨辦法等13部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行政法規。

此次修改、廢止部分行政法規有哪些特點?

一是突出優化政務服務。《決定》刪去了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中,關於外國企業申請代表機構註銷登記時,需提交外匯部門證明文件的規定,也就是說,今後企業需要提交的材料更加精簡了,這既適應了當前管理的工作實際,也有利於提升服務質效,增強經營主體的獲得感。

二是注重規範監管執法。針對標準化法實施條例,根據修改後的標準化法和國務院關於清理工作的要求,刪去條例中關於對有關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的規定,進一步提升監管執法的精細化、規範化。針對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賦予執法人員行政檢查手段,加強對企業信息公示違法行爲的監管,強化法律義務的落實,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三是適應行政管理需要。修改調整教學成果獎勵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中有關機構名稱,切實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精神,適應當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實際,使行政機關能夠依法有效實施行政管理。同時,讓人民羣衆更加及時準確地找到相應部門,爲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四是強化法律法規的銜接配套。根據民法典、對外貿易法等法律規定,對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相應修改;廢止煤炭送貨辦法等13部已不適應當前經濟體制變化、改革發展實際需要以及有關領域工作實際的行政法規,這樣就可以使我們的法律體系更加和諧、更加完備。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修改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

一是建立企業信用修復制度。支持企業便捷高效重塑信用,推動修復結果共享互認。規定鼓勵企業主動糾正違法失信行爲、消除不良影響,依法申請修復失信記錄。政府部門依法解除相關管理措施並修復失信記錄的,應當及時將上述信息與有關部門共享。

二是完善企業退出機制。爲推動解決存量“殭屍企業”有序退出市場,結合監管執法實際,規定企業因連續2年未按規定報送年度報告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未改正,且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的,由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三是強化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賦予執法人員行政檢查手段,規定市場監管部門對違法行爲進行查處,可以採取現場檢查、查閱資料、瞭解情況、查詢賬戶等措施,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同時嚴格規範執法人員履職程序。加大對信息公示違法行爲的處罰力度,對於企業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決定》對4部行政法規中有關機構名稱作出了修改

《決定》對教學成果獎勵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4部行政法規中有關機構名稱作出了修改。例如,根據《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更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教育委員會”這一機構名稱已經不再使用,據此,將教學成果獎勵條例中的“國家教育委員會”修改爲“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又如,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科技部的組織擬訂科技促進衛生健康發展規劃和政策職責劃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地方政府科技部門職責結合實際進行調整。目前,各地方政府科技部門職責調整情況不盡一致,有的省份將科技部門的這項職責劃入衛生健康部門,有的省份相關職責仍保留在科技部門。據此,將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中的“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修改爲“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修改爲“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人類遺傳資源主管部門”。

規範行政執法 避免執法變成“執罰”

●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推動行政處罰裁量適當,要求對同一種違法行爲,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選擇處罰種類、幅度,或者法律、法規、規章對不予、免予、從輕、減輕、從重處罰的條件只有原則性規定的,要根據違法行爲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細化量化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防止過罰不相適應、重責輕罰、輕責重罰。

●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運動式執法、“一刀切”執法、簡單粗暴執法、野蠻執法等不作爲亂作爲問題,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梳理形成本行政執法領域的執法突出問題清單,開展專項整治和監督行動,強力整治行政執法突出問題。

●今年2月,國務院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的指導意見》,對行政法規、規章中罰款設定與實施作出規範。要求依法科學設定罰款,行政法規、規章新設罰款時貫徹過罰相當原則,倡導對行政處罰法規定的不予處罰和從輕、減輕、從重處罰等情形作出細化規定;要求嚴格規範罰款實施,堅持嚴格規範執法、公正文明執法,罰款決定要充分考慮社會公衆的切身感受,確保罰款決定符合法理,並考慮相關事理和情理;要求全面強化罰款監督,深入開展源頭治理,充分發揮監督合力,拓寬監督渠道,增強監督實效。

切實加強營商環境方面的法律制度供給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司法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從開展行政法規清理,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制度保障、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頂層設計、加強營商環境突出問題的法治督察等方面綜合發力,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特別是切實加強營商環境方面的法律制度供給。

司法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聚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執法公正司法等民營企業的核心關切,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同時,司法部還將加快推進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法規項目的制修訂工作,從法律和制度上把對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