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由50歲殘疾人所創建,爲何成了以色列最難纏的對手?

近日以色列再次遭到哈馬斯組織的襲擊,不知是承平日久還是疏忽大意,起碼目前以色列軍隊被打得有些狼狽,絲毫沒有前幾次中東戰爭時的中東小霸王風采。哈馬斯組織與以色列是老對手了,這個組織從創建開始,唯一的目標就是把以色列抹去。從1987年到如今的近40年裡,哈馬斯組織可以說是以色列最難纏的對手。

哈馬斯組織發射的火箭彈飛過加沙上空

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哈馬斯全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阿拉伯語中“伊斯蘭”、“抵抗”、“運動”三個詞簡稱合起來就是哈馬斯。哈馬斯是諸多以伊斯蘭教作爲指導的組織中的一個,1928年穆斯林兄弟會創建以後,貫徹伊斯蘭價值觀並抵抗世俗化的穆斯林組織層出不窮,尤其在中東,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對穆兄會等組織的鎮壓,以色列對巴解組織的打擊,激起了一部分穆斯林的激進反抗,形成了更爲激進的組織。

1987年,50歲的謝赫·艾哈邁德·亞辛創建了哈馬斯組織,雖然亞辛在12歲時因意外造成下肢癱瘓,但這並沒有消磨掉他的革命熱情。對於出生在加沙南部的亞辛來說,中東戰爭貫穿了他的整個成長時期,逃亡的歲月佔據了他的大部分記憶。他不清楚猶太人的過往,也不在乎以色列爲何要在這裡建國,他接觸到的信息就是以色列在殘害鎮壓阿拉伯世界,穆斯林遭到了猶太人的屠殺。

亞辛接受採訪

60年代,亞辛加入了穆兄會,70年代開始,亞辛就參與到武裝對抗以色列的活動中,並在1973年建立了一個名爲伊斯蘭中心的慈善組織,這個組織表面上提供人道救援,背地裡則偷偷在囤積軍火。1984年,亞辛囤積軍火的行爲被以色列當局發現,隨即被逮捕入獄。但第二年,亞辛等1150名犯人被釋放,換回三名在黎巴嫩戰爭中被俘虜的以色列士兵。

1987年12月8日,一輛以色列軍用卡車在加沙北部埃雷茲檢查站附近撞上兩輛麪包車,麪包車裡搭載着從加沙回家的巴勒斯坦工人,車禍造成巴勒斯坦工人4死一傷。事故到底是突發意外還是蓄意爲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謀殺巴勒斯坦人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12月9日,巴勒斯坦人爲4名死者舉行葬禮,並組織了抗議活動,以色列軍隊動用實彈進行鎮壓,導致多人死亡。鎮壓不僅沒有讓抗議停止,反而引發了更爲激烈的反抗,巴勒斯坦人稱之爲“大起義”(Intifada),這是一個阿拉伯語單詞,意思是“起義”和“拭去灰塵”。

以色列軍警鎮壓大起義

9日當晚,亞辛召集加沙穆兄會的主要成員開會,決定建立抵抗組織,14日,哈馬斯宣告誕生,並開始散發傳單。哈馬斯的新穎之處在於用嚴格的伊斯蘭主義理念表達了巴勒斯坦人的願望。從第一份傳單起,哈馬斯就表明了一個絕不妥協的立場,將對抗猶太國家與拒絕世俗阿拉伯民族主義結合在一起。他們的宗旨就是“只有伊斯蘭教才能打倒猶太人,摧毀他們的夢想。”他們的目標是消滅佔領伊斯蘭土地的外國侵略者,在1988年發佈的章程強調“一旦有敵人佔領某處穆斯林土地,‘聖戰’就成爲每個穆斯林的責任。在反抗猶太人佔領巴勒斯坦的鬥爭中,必須豎起‘聖戰’的旗幟。”

一次被捕後的亞辛

二、以超強硬對抗強硬

哈馬斯與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有着根本的分歧。哈馬斯尋求推翻猶太國家,而巴解組織和民族聯合指揮部則希望在以色列旁邊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哈馬斯認爲整個巴勒斯坦都是不可剝奪的穆斯林土地,需要通過“聖戰”從非穆斯林統治中解放出來。相比之下,1974年後,巴解組織傾向於兩國方案。亞西爾·阿拉法特想經由大起義爲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實現獨立建國,首都爲東耶路撒冷——即便這意味着承認以色列,並將1948年失去的78%的巴勒斯坦領土拱手讓給這個猶太國家。

巴勒斯坦被不斷地壓縮

比起與巴解組織的分歧,哈馬斯與以色列的矛盾纔是最根本的,而哈馬斯對待矛盾的解決方式就是恐怖襲擊。以色列曾嘗試抓捕亞辛,並在1989年獲得成功,隨後判處亞辛終身監禁。1997年,以色列摩薩德的特工在刺殺哈馬斯領導人時失手被捕,哈馬斯方面用這幾名特工換回了亞辛。亞辛被捕沒有影響哈馬斯發動恐怖襲擊,1992年12月哈馬斯綁架並殺害一名以色列邊防軍人。以色列方面則派出特種部隊與特工,尋找機會以此來刺殺哈馬斯的領導人,如在1996年,以色列特工就將炸彈植入到哈馬斯領導人之一葉海亞·阿亞什的手機,並殺死了他。

21世紀後,美國總統布什支持以色列打擊伊斯蘭主義組織。2002年,以軍佔領約旦河西岸,引發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義”。2004年3月22日,以軍使用導彈殺死了亞辛。可是亞辛的死也沒有削弱哈馬斯,恐怖襲擊依舊無休無止。2005年,以色列軍隊徹底撤出加沙後,哈馬斯將其歸功於自身的抗爭。在2006年1月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中,哈馬斯拿下了132個席位中的74個,成爲該國的多數黨。這個結果相當諷刺,一個西方眼中的恐怖組織,竟按照西方的選舉制度獲勝,很難說這是民主的勝利還是民主的失敗。

巴勒斯坦前總統阿拉法特(左)與亞辛(右),兩人代表着巴勒斯坦的兩種未來。

哈馬斯組織生存到現在靠的可不是單純的恐怖襲擊,他們一邊發動恐怖襲擊,一邊做慈善,使得很多國家不願意將其列爲恐怖組織。但絕大多數國家都反對哈馬斯的下屬軍事組織—卡桑旅針對平民實際的攻擊,因而也不會選擇公開支持哈馬斯。對於一些阿拉伯國家來說,有人反西方意味着自己也要幫幫場子,因而便成爲哈馬斯的幕後支持者。同時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民衆的不間斷侵害也把更多巴勒斯坦人推向哈馬斯陣營,讓哈馬斯不再爲招募兵源而發愁。

如今哈馬斯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組織結構,除了最高領導機關“決策會議”外,還設置有五個執行機構。它們分別是負責基層管理的“達瓦赫”,負責宣傳出版的“阿拉姆”,負責策劃起義的“大起義”,負責情報與安全的“阿門”,以及唯一的軍事組織“卡桑旅”。

2014年在加沙蔘加勝利遊行的哈馬斯戰士

三、結語

以色列軍隊的裝甲部隊,在這次衝突中神話破滅

回溯戰後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憑藉着技術先進的武器裝備、枕戈待旦的國防軍、龐大觸角的情報機構以及域外勢力的站臺扶持,使得以色列在與巴勒斯坦無數次的交手中,總能佔據絕對優勢地位,而這也意味着,不論是哈馬斯也好,還是法塔赫也罷,抑或廣大巴勒斯坦人民,他們所遭遇的一切不過是接受由以色列方面發起的“單方面屠殺”而已。

但隨着世界格局的加速演進,地區衝突的此起彼伏、以及相關低成本、民用化、卻又具有“高精尖”特徵的無人/尖端技術的無序擴散,讓哈馬斯爲主的巴勒斯坦武裝抵抗組織及活躍在周邊地區的反以色列武裝組織及政治派別看到希望。同樣事實也證明,在本次巴以衝突中,哈馬斯除了繼續使用迫擊炮、火箭彈、RPG等傳統武器外,卻也罕見地使用了武裝化的小型無人機;自行研製的防空導彈;海、陸、空多路突擊等新銳技戰術。然而此舉,不僅讓以色列制式武器不可戰勝的神話徹底破滅,也讓以色列“天下無敵”的世紀人設徹底跌落神壇。儘管外界可以預測本輪巴以衝突的最終結局,但對於以色列來講,一個全新且陌生的時代已經來臨,那便是在與以哈馬斯爲主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後續鬥爭中,以色列將會付出愈發慘痛的代價與損失,所以,潘多拉魔盒已經被正式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