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顏思齊 開臺四百年

楊渡細說顏思齊開臺史,以廈門海滄的顏思齊紀念館爲佐證照片。

漳州人顏思齊於400年前率商船團隊登陸雲林,開啓臺灣拓殖史,名作家楊渡認爲,顏思齊不只手拓臺灣,更重要的是發展海上力量,之後纔有鄭芝龍、鄭成功擊潰荷蘭人,換來東亞海上貿易二百餘年的安定。

楊渡18日赴雲林縣政府大禮堂,以「開臺四百年--大航海時代顏思齊」爲題,從顏思齊登陸雲林縣北港溪談起,至今雲林縣水林鄉顏厝寮還有顏思齊建寨的遺蹟。

雲林縣今年舉辦開臺四百年紀念活動,楊渡以自己的作品《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爲主講內容,細說明朝年間,在漳州月港(今屬廈門海滄)長大的顏思齊,因涉案遠走日本,在日本平戶欲舉事不利,率廿八兄弟入臺。

楊渡認爲,當年絕對不是隻有廿八人,而是十餘艘商船,有對日本對荷蘭的交易經理人,也有武裝保護人員,「至少要有一千餘人」,否則沒有必要在水林鄉建立十個寨堡。而這一千餘人,以泉漳人士爲主,給臺灣引進農耕牛隻和先進的農耕技術。

對談的雲林縣長張麗善則以爲,開臺拓殖史從雲林開始,因爲顏思齊,17世紀時,荷蘭、西班牙、日本都有參與東亞海上貿易,其中可以想像,當年的雲林北港溪內河港口,「具有一定的國際地位」。

雲林縣長張麗善(中)邀名作家楊渡(左2)主講開臺四百年史。

顏思齊死後,結拜兄弟中的鄭芝龍被推爲領袖,縱橫臺灣海峽亦商亦盜,在金門料羅灣一戰,大敗9艘荷蘭戰船,以至荷蘭人自己承認,此役之後在東亞地區已無力再戰。楊渡認爲,這一戰奠定了之後二百年的東亞海上和平。

曾爲尋找顏思齊事蹟,訪遍荷蘭、日本與大陸,楊渡以爲,雲林作爲顏思齊登陸發展的基地,在臺灣開拓史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樂見雲林縣政府挖掘顏思齊史料,讓後人銘記臺灣發展史。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主持這場演講,她表示,10月29日起至12月26日,雲林陸續舉辦開臺四百年各項紀念活動,包括復刻17世紀的荷蘭戎克船,希望大家共同來尋找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楊渡強調,從顏思齊到鄭芝龍、鄭成功,延續海上貿易爲求自保的軍事武力,才能擊潰荷蘭人,換來二百餘年的東亞海上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