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虎潛艦6人落海 疑因新式裝備脫落

海軍所屬的海虎潛艦發生人員落水意外,截至昨晚還有三士官失蹤,蔡英文總統緊急前往左營海軍基地指示全力搜救,聽完搜救簡報後車隊才離去。記者劉學聖/攝影

因應載臺取得不易,服役卅餘年、包括海虎艦在內的劍龍級潛艦,由於是重要戰略物資,近十餘年來,國軍用盡心思密集進行各項性能提升,透過土洋各種管道,業已完成提升電戰性能、加裝反艦飛彈等戰力強化專案,在年度戰訓頻繁之際,潛艦人員因應各種新型裝備,頻密出海測試,備極辛勞。

海軍昨天未說明迫使六名落海的軍士官必須冒險上甲板固定的脫落裝備是什麼,但很容易被聯想屬於加裝的新式裝備。

海軍目前正在執行「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這項耗資七十四億餘元的專案,由中科院與美商合作,全案預計完成三套系統提升案及建置岸置測試站,因美方審查覈準程序延誤,全案原訂二○二四年完成,目前延宕到二○二七年,計劃由五年調整爲七年,但傳首艘艦系統二○二四年就能運作,今年蓋好岸置測試站。

海軍未曾披露戰系裝備改良是由海龍、海虎潛艦哪一艘先進行,但確切可知,只要一艘艦進行裝備測試,另一艘艦就要負起所有包括演習、巡弋等戰訓任務,而接受性能提升裝備安裝的潛艦,勢必須密集出海實施裝備測試,也因之會有非編制內如中科院、美商人員頻繁登艦。

劍龍級潛艦外觀緊緻,據瞭解,過去曾發生裝備脫落的案例,僅是帆罩蒙皮脫落。有什麼裝備會在航行中從艦體脫落,而需要艦艇在航行中浮航派遣人員上甲板固定?外界聯想唯一就是艦體外所加裝的測試裝備。但海軍昨未證實,私下仍聲稱脫落裝備屬制式裝備。

小檔案 海虎潛艦

海虎潛艦(舷號七九四)是我國海軍以「劍龍計劃」委託荷蘭WF造船廠建造的傳統柴油潛艦,一九八四年十月派遣人員赴荷蘭參與訓練及接艦任務,一九八八年一月完成海上試俥,同年五月十五日以塢運方式,取道巴拿馬運河,六月卅日返抵國門,七月四日成軍,已在海軍服役卅五年。

包括海虎艦在內的劍龍級潛艦服役後,近年先由美國協助加裝發射潛射魚叉反艦飛彈系統,並由中科院完成電戰系統升級。目前正持續進行「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預定二○二七年度完成。

海虎艦全長六十六點九公尺;寬度八點四公尺;吃水六點七公尺;排水量:浮航時兩千三百噸、潛航時兩千六百噸;乘載官兵六十六員。航行速率,國防部保守記載潛航、浮航均爲十二節以上。武器配備六枚魚雷管,可發射SUT重型魚雷,經改良後現可發射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