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虎為何海上進行高風險維修? 背景因素恐是社會氛圍

劍龍級潛艦甲板距海面高度,只比一人稍高,扣除兩側傾斜的船舷,可行走的甲板寬度僅約1公尺,即使海面平緩,仍然有相當危險度。圖中接近艦艉黃色圓圈處,即爲救難浮標的蓋板位置。圖/軍聞社資料照,記者程嘉文加註

舷號SS-794的劍龍級潛艦海虎號,21日在西南外海發生官兵集體落海事件,3人至今下落不明。事發後未舉行記者會的海軍,26日利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的機會,由參謀長吳立平中將說明現場狀況:當天共有11位官兵分三批出艙,到後甲板搶救故障漂出的救難浮標,因現場海象惡劣,站立不穩摔落舷邊,安全索釦環在大浪擊打下釦環變形導致落海。事件原因除了安全索未能發揮功能,艦長髮現浮標故障之後的決策,也是關鍵因素。

吳立平說,海虎艦這次預定的出海時間,是18至29日。21日在西南海域進行淺潛,伸出呼吸管替電瓶進行充電,此時突然聽到艉部異聲,艦長隨即上浮,發現是後甲板的聲納浮標蓋板脫落,導致浮標已經漂出。

劍龍級在艦艏與艦艉各有1具救難浮標,平時安置在船身外殼與內層壓力殼之間,一旦遇險時可將其放出,就會浮上水面,自動發出無線電、聲響、燈光,浮標以1條300公尺長的鋼纜與船身連結。救難人員在海面上看到浮標,代表遇險潛艦就在下方水底。

潛艦此時若持續拖着浮標航行,可能導致俥葉絞纜的嚴重意外,因此必須排除。當時海虎艦採取的方式,是將鋼纜與浮標逐漸收回船內,此裝置並無動力捲揚機,必須由人力在船艙外,手搖曲柄進行回收。

吳立平強調,浮標艙位於船艉,甲板寬度只有1公尺左右,愈後面愈窄,而且沒有護欄,在船身搖晃之下很容易失去平衡。第一批執行回收的官兵共4人,3人摔倒後掛在舷邊。其中1人稍後被船上其他人拉回,另2人則安全索釦環失效,墜海失蹤。

兵器長陳姓少校見到弟兄遇險,立刻出艙走到船艉試圖營救,但同樣滑倒,安全索也「脫勾」而落海,被附近的岳飛號巡防艦救起。第三批出艙的搶救人員共6人,同樣也因大浪搖晃而摔倒,2人落海,其中1人被岳飛艦救起,另1人失蹤。

總計海虎艦當時共有11人出艙走到船艉,6人因搖晃與大浪摔落舷邊,3人失蹤,1人由海虎艦自行救回,2人由岳飛艦救回。海虎艦次日清晨返抵左營時,共有5人送醫急救,其中最嚴重(非墜落者)爲手指骨折。

至於肇禍的浮標,最後仍未能收回,而是搶救人員切斷鋼纜,任其漂走。23日凌晨被銘傳艦於小琉球南方海域尋獲,並於8時50分完成回收。

有前任潛艦官員表示,當時艦長若要求直接切斷浮標纜索,而非讓官兵逗留在危險的船艉,以人力將纜索捲回,也許就不會發生意外。

至於爲何會作此判斷?官員指出,艦上裝備在航行時發生海損是正常現象,艦長等幹部並不會因此被處分;然而浮標漂浮在水面,就會持續對外發送求救訊號,到時事情可能就會鬧到外界皆知。近年軍方唯恐「出事」的氛圍,可能影響了艦長當時判斷,選擇派人當場將浮標收回,不料海象過差,導致操作官兵發生意外。

海軍解釋,海虎艦救難浮標(右上)因爲蓋板(左上)脫落而飄出,類似情況在民國86年也曾發生。記者程嘉文/攝影

海軍參謀長吳立平中將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說明海虎號潛艦人員落水始末。記者程嘉文/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