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威IPO“一女二嫁” 最後還是“黃了”

證券時報記者 李文清

曾引得兩家券商“競折腰”的一單IPO項目,孰料最後竟按下了終止鍵。

近日,上交所披露,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力威”)和保薦機構東亞前海證券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IPO的相關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海力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覈。

從輔導上市開始,海力威IPO項目就受到了外界關注。最初,由國元證券對海力威進行輔導,後續在東亞前海原總經理田洪帶隊挖角下,該項目又轉投東亞前海證券懷抱,海力威也不得不向國元證券賠付400餘萬元違約金。

值得一提的是,海力威實控人大額借款以及炒股虧損3000多萬元等問題,也曾被交易所重點問詢。

海力威終止IPO

今年3月4日,上交所受理了海力威IPO項目,並按照規定進行了審覈。

時隔大半年,海力威和保薦人東亞前海證券最終於近日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IPO的申請文件。上交所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覈規則》有關規定,決定終止對海力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覈。

根據招股書披露,海力威主營業務圍繞橡膠、聚氨酯、複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製品進行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涵蓋汽車和軌道交通兩大應用領域,實現密封、防水、減振等功能。

2020~2022年,海力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4億元、3.66億元、4.06億元;對應實現歸屬股東淨利潤分別約爲7736.05萬元、6092.4萬元、7724.8萬元。

實控人借款炒股虧了

海力威此次IPO擬募資5.08億元,分別投向車用橡膠密封件生產線技術改造及擴建項目、聚氨酯組分生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在海力威的股權結構方面,實控人爲張萬明、李素濱夫婦,兩人通過環力投資持有公司37.78%的股份。

上市進程顯示,今年3月28日海力威接受問詢;6月20日,上交所公佈了海力威問詢的回覆意見。

其中,海力威實控人張萬明的借款問題被監管重點提及。報告期初,實控人張萬明因證券投資交易虧損等原因形成個人借款餘額共計1.13億元,報告期內淨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合計8228.16萬元,其中本金7357萬元、利息871.16萬元,以房抵債1100萬元。截至報告期末,剩餘借款餘額爲2814萬元。

據海力威答覆內容,2015年張萬明開始借款進行證券交易,借款對象爲公司員工、朋友和民間借貸機構。2020年9月至報告期末,張萬明未新增借款進行證券交易。2014年至2020年期間,張萬明在證券交易中產生較大金額的虧損,虧損金額合計3277.38萬元,借款產生利息共計支付4997.36萬元。至報告期初,張萬明個人借款餘額共計1.13億元。

項目曾獲兩券商爭搶

在衝擊資本市場過程中,海力威IPO項目頗具故事性——與輔導機構“一女嫁二夫”,並不惜搭上高額“分手費”。

早在2015年,海力威就在股轉系統掛牌,2017年12月終止新三板掛牌,籌謀到滬深交易所上市。

2018年6月,海力威與國元證券簽署協議,約定海力威聘請國元證券作爲保薦機構的保薦費爲400萬元,如無故終止協議,國元證券已收取的費用不予退還,且海力威需向國元證券支付與保薦費用等額的違約金。

2020年5月,海力威與國元證券簽署了《股票發行與上市輔導協議》,次月國元證券向青島證監局報送了海力威輔導備案材料。

然而僅僅過去2個月,即2020年7月,海力威在與東亞前海證券多次接觸、商討後,決定將上市申報板塊由國元證券建議的創業板變更爲科創板,並另行聘請東亞前海證券作爲上市輔導機構。在後續的輔導過程中,隨着科創板對企業的科創屬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力威在與相關中介機構溝通後,最終決定將上市申報板塊由科創板調整爲主板。

最終,海力威與東亞前海證券簽訂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協議》,並與國元證券簽署了《終止上市輔導協議》,向國元證券支付了違約金400萬元及輔導費用20萬元。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東亞前海證券爲了能夠拿下海力威IPO項目,不僅由公司時任總經理田洪親自牽頭下場,與擬IPO公司董事長進行接洽、推進,而且還在人員配備方面甚爲慷慨,爲項目投入了充足的人力,曾專門組建爲數10人的輔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