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阿富汗的未來命懸一線(陳清泉)

美國北約釋出在「911恐攻」20週年,自阿富汗無條件全面撤軍的宣示。(圖/DVIDS)

塔利班組織拒絕出席原訂在土耳其舉行的阿富汗和平會議,恐推遲至齋戒月之後,屆時能否如期進行,仍在未定之天。美國與北約釋出在「911恐攻」20週年,自阿富汗無條件全面撤軍的宣示。失去美歐軍力庇護,以及塔利班動向難測,阿富汗的未來命懸一線。

阿富汗既是「帝國墳場」,又是大競賽原鄉。理解阿富汗,必須理解阿富汗的地理,進而理解緩衝國的悲命。阿富汗位於歐亞大陸內奧,東接中國大陸,西界伊朗,南鄰巴基斯坦,北方則分別和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三個伊斯蘭國家爲鄰。地理位置使阿富汗成爲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是中亞通往南亞大陸與印度洋必經之地。在這層意義上,阿富汗的歷史與命運,可說是由「亞洲心臟」的地緣政治形塑界定。阿富汗全國近8成的土地是高原,隨處可見崎崛山路和險惡谷地,再加上氣候因素,形成「易守難攻」的天塹,更造就阿富汗成爲「帝國墳場」。

英、俄兩大帝國在亞洲內奧的大競賽核心地區正是阿富汗。大英帝國爲防衛印度次大陸安全,藉此達到鞏固內部支配的目的,在戰略上,必須針對印度次大陸的周邊國家設定緩衝國。最終,通過1887年,英俄國畫定奧克蘇斯河(Oxus River)爲俄羅斯帝國與阿富汗的國界,並將東北角的瓦汗走廊(Wakhan Corridor)與南部帕米爾地區畫歸阿富汗,避免俄羅斯帝國版圖直接與印度次大陸接壤。由於阿富汗「緩衝國」戰略地位的重要,招致外部強權介入與無數的軍事征戰。

1839─1919年間,大英帝國三次出兵與俄羅斯沙皇爭奪中亞─南亞的戰略要地,最終以失敗收場;1979年冬季,前蘇聯出動配備精良8萬大軍,進攻阿富汗,重蹈英國覆轍,10年征戰,付出慘痛代價,間接導致前蘇聯解體;2001年,美國以「全球反恐戰爭」的大義名分,出征阿富汗,自此陷入戰爭泥淖達20年之久,耗費近2.5兆美元軍費華府深知小布希、歐巴馬兩任政府出兵阿富汗的決策,是一場看不見隧道盡頭的戰爭。川普政府早經定案要在2021年4月全面撤軍,拜登上臺後重申在「九一一」二十週年前夕的撤軍行動,對比川普拍板將於2021年5月1日全面撤軍的決定,反而推遲近四個月。

就地緣政治而言,美國與北約撤離之後,在阿富汗留下的權力真空,會由那個強權填補?英國已非南亞棋盤棋手、俄羅斯深埋帝國墳場、美國才從泥淖中出脫、印度仍有印巴衝突待解與中印邊界糾紛纏身,依此推論,中國爲完成「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與經濟戰略,最有可能接手成爲玩家。唯一要考量的是阿富汗民主政權穩定與否的絆腳石─塔利班組織。

川普能敲定2021年4月撤軍的關鍵是在2020年初華府與喀布爾當局、阿富汗塔利班組織,分別簽署「共同和平協議」,承諾美國全面撤軍,以此逼迫甘尼政府與塔利班進行和平談判。在美國威脅利誘下的和平談判,一旦失去美軍的保護傘,要塔利班爲和平埋單,阿富汗政府恐力有未逮。

再從歷史脈絡觀之,區域性地緣政治的現實,以及權力平衡的賽局,阿富汗政局穩定與否,無關外部軍事力量的介入。在大競賽過程,藉由畫界協定界定爲緩衝國,獲致短暫的相對和平,但塔利班組織趁機擴大對喀布爾政府的攻擊力道,內部部落的衝突不曾間斷。即使2004年10月,處於美軍佔領狀態下的阿富汗進行民主選舉,產生卡爾扎伊民主政府直到今日的甘尼政府,但塔利班、毒品和貧困三者依舊構成阿富汗民主體制的挑戰。

塔利班反亂勢力,始終遮蔽阿富汗的民主藍天,美國與北約撤軍的那一刻,阿富汗人民在戰火下選出的民主政府,將有命懸一線之虞

(作者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